深澳電廠恐危害保育類遊隼 基隆鳥會促撤案
東北角深澳地區是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遊隼的棲息地。(基隆鳥會提供)
〔記者林欣漢/基隆報導〕東北角深澳地區是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遊隼的棲息地,還有台灣唯一的海蝕門、特殊地景「象鼻岩」,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基隆野鳥學會今天表示,台電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可能危害遊隼繁衍、破壞象鼻岩等自然資源,呼籲政府撤案。
遊隼習慣以懸崖的洞穴或凹陷處為巢,在北台灣有穩定的留鳥族群,獵食時俯衝的瞬間速度,可達時速300公里,是鳥類中俯衝速度最快的一種。基隆鳥會在基隆(含北方三島)、北海岸、東北角及宜蘭地區進行遊隼繁殖的長期觀察記錄,目前共有33個樣區,其中16個樣區為繁殖區,並記錄到交配、孵蛋、育雛及幼鳥離巢等珍貴畫面。
基隆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指出,遊隼位於深澳的繁殖區,2年來已經有4隻幼鳥順利長大離巢,除了繁殖季,其他季節也可以穩定觀察到遊隼棲息在該處生活的各種行為,是相當寶貴的自然資源,若未來該處興建深澳電廠,將受到嚴重影響。
另外,深澳酋長岩、象鼻岩近年已經成為熱門旅遊景點,今年4月鳥會已向新北市文化局提報象鼻岩為「自然紀念物」,沈錦豐說,海蝕門在世界各地均是重要的地質景觀,包括馬爾他的藍窗、紐西蘭的教堂灣、英國多塞特郡的杜德爾門等,「這種國際級的特殊地形景觀,旁邊是否應該有一個燃煤電廠及卸煤碼頭。」
沈錦豐表示,鳥會將到當地學校、社區展開環境教育,培育在地導覽志工成為象鼻岩、遊隼守護者,營造當地特色,也讓更多人認識這些珍貴生態價值,呼籲政府重視、撤回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
遊隼抓到鴿子返巢。(基隆鳥會提供)
遊隼帶獵物返巢。(基隆鳥會提供)
長大的遊隼準備離巢。(基隆鳥會提供)
遊隼習慣以懸崖的洞穴或凹陷處為巢,在北台灣有穩定的留鳥族群。(基隆鳥會提供)
基隆鳥會認為台電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可能危害遊隼繁衍,呼籲政府撤案。(基隆鳥會提供)
遊隼近年穩定在深澳崖壁上繁衍、生活。(基隆鳥會提供)
特殊的象鼻岩地景,是台灣唯一的海蝕門景觀。(記者林欣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