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6-17 ℃

八八風災擊不倒 林邊牙醫陳錦超獲國家環境教育獎首獎

陳錦超在光采濕地解說的身影。(記者陳彥廷攝)

陳錦超在光采濕地解說的身影。(記者陳彥廷攝)

2018/06/05 23:35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第6屆國家環境教育獎配合今天「世界環境日」頒獎,屏東縣政府推薦來自林邊鄉的陳錦超,一舉榮獲全國個人組第一,他除了穿梭導覽光采濕地,更是要穿上白袍施救「痛起來要人命」牙痛的牙醫師,而對所有林邊人都是記憶重創的88風災,不僅未澆熄他對環境教育的熱忱,反而更讓激起他對家鄉環境保護與執著,獲獎實至名歸。

陳錦超除為執業的牙醫師,更因為愛護土地、家鄉的使命,擔任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理事長多年,陳錦超本屆與全台16位環保先趨角逐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獎項,致力於綠能及智慧微電網的他脫穎而出,從環保署長李應元手中接下最高榮譽特優(第1名),名符其實的林邊之光。

陳錦超的環境教育之路,從1996年掃街、淨灘及清溪開始,到1998年成立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從社造起家,從家鄉開始認識環境,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原以為將順隧前行,但好景不常,2009年8月8日的莫拉克風災,改變所有林邊人,但澆不熄陳錦超對環境教育的熱忱,反而讓他更深切體會,生活環境的重要性,是每個人都要主動關懷、參與。

工作夥伴形容陳錦超的想法非常多,且勇於溝通,也希望和人交流。而在屏東縣政府88風災後的養水種電政策下,他帶領協會,承租約7.2公頃的地,配合屏縣府、業者打造共10公頃的「光采濕地」,除成為智慧微電網綠能示範園區,帶進自然養殖觀念,這項堪稱極為前瞻的綠能建設,也一再的吸引外國學者、盟邦前來「取經」。

他以身作則,以光采濕地作為環境教育場域,一場又一場的濕地導覽解說,連小英總統上任前都曾慕名前來,他也以第一線的實地觀察,並與來訪者交流互動,透過協會設計的各種活動,讓環境教育立體化。

從社造到環教的22年歲月,走來熱情不減,他說,深信社造與環境教育為一體兩面,了解在地故事、歷史、產業、地理特質,有助於更加認識自己的家鄉。

光采濕地去年榮獲全國級的環境教育場域,協會就在園區內,透過光電、風電及廚餘、廢油煉製的生質柴油自給自足,成功申請為全國級的環境教育設施場域,設置智慧微電網綠能示範園區的廠商更將這些經驗複製到國外,成功「外銷」。

陳錦超說,88風災後,全鄉全被泡在水裡,堪稱百廢待舉,身為在地林邊人,在遇到問題時能使用過去的能量,與政府合作,進一步幫助地方解決問題走出困境,不只希望林邊好,更希望拓展至屏東甚至整個台灣,雖然拿下的是個人最高榮譽,但他要感謝的卻是「一路走來所有相助的貴人」,他謙虛說,「自己是跟隨者」,跟著綠能先趨,打造這個領先全台的園區。

陳錦超(前右二)在光采濕地為時為準總統蔡英文解說當地綠能的運作原理。(資料照,記者陳彥廷攝)

陳錦超(前右二)在光采濕地為時為準總統蔡英文解說當地綠能的運作原理。(資料照,記者陳彥廷攝)

陳錦超(右)從環保署長李應元手中接過獎盃。(屏縣府提供)

陳錦超(右)從環保署長李應元手中接過獎盃。(屏縣府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