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可望目擊黑洞 中研院與哈佛架設地表最強望遠鏡
中研院天文所主導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在北極圈架設第一座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將挑戰首度取得黑洞相關影像。(中研院天文所提供)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中研院天文所團隊改裝架設的地表最強望遠鏡「格陵蘭望遠鏡」,不但是第一個架設在北極圈內天文觀測站,更能抵抗零下71度的低溫,還有機會讓人類首次看到黑洞。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花費7年時間,從2011年起,與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天文團隊合作架設格陵蘭望遠鏡,去年終於克服北極冰天雪地成功設置,格陵蘭望遠鏡成為全世界唯一位於北極圈內的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
中研院昨天舉行記者會宣布,今年四月起台灣正式加入國際大型黑洞觀測計畫,團隊成員都對觀測到黑洞相關影像深具信心,希望一年內就有成果。
研究員陳明堂指出,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單位授權研究團隊,使用ALMA北美團隊興建的12公尺原型機望遠鏡,團隊將望遠鏡重新改裝,以適應酷寒環境,並搬遷到格陵蘭使用,格陵蘭望遠鏡跟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陣列(SMA)、JCMT,和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形成接近地球直徑約1萬公里的陣列式望遠鏡。
「解析度相當於從地球上可以清楚看到月球上的一顆棒球。」陳明堂指出,今年四月格陵蘭望遠鏡正式加入「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全球陣列計畫觀測,透過與其他電波望遠鏡相連形成的陣列,影像解析能力比全世界最強的光學望遠鏡還高1000倍,將用來觀測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尚未有任何研究團隊取得黑洞相關影像,陳明堂說,格陵蘭望遠鏡主要目標是距離太陽系約5000萬光年的「M87星系」黑洞,體積比銀河系還大1000倍,相當巨大,格陵蘭望遠鏡去年底已成功接收來自太空的電波訊號,代表可正常運作,目前經過模擬也可看到黑洞相關影像,取得畫面指日可待。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則提供技術升級望遠鏡天線等設備,副院長葛平亞說,天線原本是在平地使用,因此要送到極地工作,必須加以重新修改,而且本來的天線也不耐冷,中科院透過調整結構和材質,讓天線可以在負71度的低溫存活,並減少雜訊。
「台灣可以跟國際競爭,做到世界級水準。」發起計畫的中研院院士賀曾樸也是天文所首任所長,他說,台灣在北極圈設立了第一個天文觀測站,而且將ALMA原型望遠鏡改裝後,解析力是原型的100萬倍,證明台灣做得到,全世界也都看到台灣做到了。
中研院天文所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在北極圈架設第一座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將挑戰首度取得黑洞相關影像。(中研院天文所提供)
由台灣中研院天文所在北極圈架設第一座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中研院天文所提供)
中研院天文所在北極圈架設第一座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中研院天文所提供)
由台灣中研院天文所人員在格陵蘭架設第一座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也是第一個架設在北極圈內天文觀測站。(中研院提供)
由台灣中研院天文所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在北極圈架設第一座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將挑戰首度取得黑洞相關影像。(中研院提供)
由台灣中研院天文所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在北極圈架設第一座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將挑戰首度取得黑洞相關影像。(中研院提供)
由台灣中研院天文所主導的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在北極圈架設第一座次毫米波天文觀測站,將挑戰首度取得黑洞相關影像。(記者簡惠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