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砲不堪鹽害 跨海送南藝大修復
清朝古砲部分在文化局倉庫珍藏,但也鏽蝕嚴重。(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縣政府文化局珍藏的13門清朝古砲,由於全為鐵製,部分又放置戶外展示,不堪鹽害侵襲,部分古文物鏽蝕嚴重,文化局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合作,展開調查修復作業,其中10門將跨海運送台灣,預計花費3年時間完成。
地形易攻難守的澎湖群島,自古就是戰略要地,並有多次著名古戰役,清末在金龜頭、西台古堡、東台古堡等地屯兵,並引進英製及西洋鐵砲,與清朝自製的鐵砲,共構防禦工事,台灣光復後部分成為國軍營區,也有古砲流入民間,澎湖縣政府文化局陸續接獲單位及個人捐贈,收藏其中13座古砲。
由於澎湖四面環海,鹽害問題相當嚴重,部分放置在戶外展示的古砲,保存狀況不理想,因此澎湖縣政府文化局自2017年開始委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辦理「澎湖縣一般古物清代古砲維護計畫」。將目前所指定的13座古砲,進行除鏽、緩蝕、脫鹽及封護等工作,預計2020年完成修復作業,屆時將以良好的狀況移到金龜頭文化園區室內展示。
因每尊古砲鏽蝕狀況不一,因此南藝大將個別進行鏽蝕程度測試,除了3門較大(每門古砲重逾2噸)留在澎湖就地修復外,其餘則連日裝箱,預計明日以船運送抵台灣,由於古物運送必須相當小心,防鏽布、防水布層層包裹十分費時,希望3年後古砲能以完美姿態重返故鄉,成為鎮澎古文物之寶。
古砲為珍貴文物,船運過程必須層層打包。(記者劉禹慶攝)
古砲打包好就吊起裝箱,準備船運送抵台灣。(記者劉禹慶攝)
金龜頭文化園區,現在放置國軍武器。(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