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捲潤餅 作家、詩人台南「馬褂旗袍趴」過節
詩人顏艾琳朗詩,並講解茯苓糕的故事。(記者王捷攝)
〔記者王捷/台南報導〕台南咖啡廳「窄門」在愚人節前夕公布沒有開玩笑,要請金鐘獎得主王浩一扮徐志摩陪粉絲過清明節,果真王浩一帶著大盤帽加上一席藍馬褂現身,除此之外他還帶來關於潤餅的文化,台南是漢人文化最早的發祥地,春捲也有早期留下的文化,台南春捲與其他地區春捲不同的地方是,傳統春捲會包皇帝豆,這是為了當時的台南人緬懷明朝,有點反清復明的味道。
「窄門」咖啡店舉辦旗袍趴,要跟粉絲一起過清明節,請來詩人顏艾琳朗詩、王浩一來解釋潤餅的由來,所有參加活動的粉絲都要換上旗袍、馬褂,王浩一也不例外,彷彿時空來到夜上海。
王浩一說,依據他的研究,潤餅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當時人在春天清明時喜歡吃辛辣食物養氣,將蔥、薑末包進餅皮中,最後演變成包其他東西,而春捲飲食文化也跟著鄭成功來到台南,比較特別的是,台南春捲常見有包皇帝豆,這也跟鄭成功有關。
當時鄭成功將台灣視為反清復明的基地,要打敗清朝皇帝,因此將皇帝豆視為皇帝的象徵,在清明時緬懷明朝先祖,也將「皇帝」吞進肚裡,因此台南春捲不僅有這個特殊的材料,還有點反清復明的味道。
而另一個與反清復明有關的食物,則是茯苓糕,顏艾琳說,在明末時清兵入關,民眾奮起反抗展有組織的反清活動,城內有位姓李的商人,就蒸了一種糕叫「復明糕」,意在恢復明朝,每片糕裡藏有一片紙條,上面寫著聯合行動的時間、地點和訊號,「復明」與「茯苓」的方言語音相近,久而久之「復明糕」就成了「茯苓糕」。
窄門老闆娘潔西卡說,咖啡店的氛圍特別適合緬懷文化,穿上旗袍扮裝後又能獲得不少關於清明的小故事,她往後每年都能請來文人分享清明故事。
所有參加的消費者在這天都要穿上旗袍到窄門。(記者王捷攝)
王浩一與窄門的老闆娘潔西卡也不例外。(記者王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