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保存物種與農村文化 農民促耕牛轉型觀光

台灣耕牛因機械化大量消失。(記者陳燦坤攝)

台灣耕牛因機械化大量消失。(記者陳燦坤攝)

2018/01/29 16:02

〔記者陳燦坤/雲林報導〕雲林縣農業機械化後,牛隻數量大幅減少,考量育種與農村文化保存,部分文化及自然農法小農認為有必要轉型為生態、觀光,讓下一代明白過去先民糧食得來之不易,每顆飯粒都需要珍惜。

曾是雲林縣糧食生產最大功臣的耕牛,隨著台灣機械普及,高效率及易於維修的耕耘機漸取代耕牛,加上地方農業高齡化日益嚴重,現僅雲林縣少數鄉鎮,許多懷舊農民持續使用耕牛,如今看到農民坐在雙輪車趕牛,反而成了相當稀有的景象。

王姓農民表示,儘管家位海邊,40餘年前當地務農人口多、全村耕牛至少上百頭,至今可能不到3、4頭,但與耕牛相關留下的農業文化痕跡沒有消失,諸如牛車、古亭畚、石墨等都還找得到。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