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彩田友善米 捐助弱勢做公益
楊儒門(前排右3)等多名農友將友善耕作的稻米捐贈給老人供餐及弱勢民眾,並分享友善農作理念的點滴,盼鼓勵更多農友參與。(記者林欣漢攝)
〔記者林欣漢/新北報導〕推動農夫市集的農運人士楊儒門與金山在地20多名農友,以友善土地的方式共同耕作「彩田友善米」,今天他們將收穫的彩田米捐贈給老人供餐及弱勢民眾,並分享友善農作理念的點滴,盼鼓勵更多農友參與。
彩田友善耕作執行長楊儒門說,前年在金山文史工作者郭慶霖介紹下,拜託一個個農友改變傳統的的耕作方式,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手工除草,收成後用低溫乾燥,讓水份慢慢流失,使米飯更好吃,目前已有23名農友加入,簽約水稻面積16.54甲。
簡百祿是第一個同意加入彩田友善耕作的老農,他坦言用手工除草很辛苦,但種出的稻米品質較佳,價格也比較高,辛苦有代價;老農許祐榮、鄭榮龍也說,早期種植沒在灑藥的,對人的身體比較好;一家三代都種田的楊新基說,友善農作的米更Q更香。
楊儒門說,去年彩田米平均每名契作農民乾穀收購價每公斤35元,與傳統農耕方式收購價比較,普遍產量少1到2成,但1甲地約多6萬元,收入都比往年高,期許未來3年內,金山、萬里、石門的40公頃水稻田,都能轉型彩田友善耕作。立委黃國昌也說,希望不僅在金山、萬里,也要行銷全國。
導演吳念眞、柯一正、吳乙峰三人不僅在網路上幫忙賣米,柯一正還協助拍攝紀錄片,推廣擴大友善種植面積,希望讓青年返鄉不再只是夢想,廣播節目主持人周玉蔻也自掏腰包買100包彩田米,號召聽眾一起做公益、吃好米。
楊儒門強調,除了農友的參與,彩田也期待透過與學校合作,推動「親身投入」的食農教育體驗,也期望透過農村文化的體驗與解說,讓更多民眾認識、延續金山地區的農村文化景觀,讓在地居民重新找回自信與認同。
而台灣鄉村地區大都面臨人口老化、年青人外流以及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彩田也希望能將賣米所得投入在地公益,進行老人供餐點與貧戶送米的關懷。在區公所協助下,針對在地的低收家庭送米以及提供老人供餐點的白米方式,關懷地方、回饋鄉里。
楊儒門(左)一一拜訪農友,鼓勵他們加入種植彩田友善米行列。(楊儒門提供)
楊儒門與金山在地20多名農友,以友善土地的方式共同耕作「彩田友善米」。(楊儒門提供)
彩田友善米未來將結合食農教育體驗。(楊儒門提供)
以友善土地方式耕作的「彩田友善米」,目前已有23名農友加入,簽約水稻面積16.54甲。(楊儒門提供)
彩田友善米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手工除草,相當辛苦。(楊儒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