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霸呼」入口意象 建國市場人氣增加3成
建國市場新作「拚霸呼」入口意象,盼原民攤位能吸引消費者青睞。(記者黃鐘山攝)
〔記者黃鐘山/台中報導〕台中市44處公有零售市場,唯有建國市場保留原民特色專區,但原民攤位極少,且與市場屬性不同,常被消費者忽略,市議員鄭功進要求改善,市府投入近百萬元,施作「拚霸呼」(泰雅語「食物、供應品」之意)入口意象。攤商說今天,人氣至少增加30%。
建國市場原住民族特色攤位,主要販售原住民族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傳統小吃及美食,希望能將原民的文化融入傳統市場。然而,市場內5個區高達711個攤舖位中,原民攤位卻只有10個,比例偏低,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常被消費者忽略。
鄭功進說,建國市場是全台最大的公有零售市場,市府打造原民攤位,具有指標性意義。但市場屬於早市,原民攤位比例偏低,消費者來去匆匆,很難走入原民攤位,要求市府設法改善原民的經營環境,才能真正成為中部地區原鄉農特產品的銷售平台。
市府指出,原民特色專區辨識度不足,原民會、經發局及攤商討論,招牌換為原住民區,並融入原民會LOGO,利用拱門設計帶入原民特色,利用入口意象,帶給市場截然不同的新氣象。此外,也利用樑柱彩繪,藉此帶入原住民圖騰元素增加地景特色。
阿美族攤商蔡小姐則說,有了入口意象,人氣至少增加30%。很多漢人都表示對原住民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尤其是「拚霸呼」這3個字,自己就被詢問不下百次,希望市府能投入更多資源,讓建國市場的原民特色打出口碑。
原民會主委馬耀•谷木說,今年會與經發局商議,將攤位出口的空白牆面融入原民事典,目前傾向舉辦徵文繪畫比賽,取得獲獎作品的版權,進行牆面彩繪,讓原民攤位生意更好。
原民攤位主要販售,原鄉農特產品、手工藝品、傳統小吃及美食。(記者黃鐘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