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葉帶來可觀財富 培育出近400位美濃博士
高雄客家小鎮美濃曾有「菸葉王國」美譽。(記者蘇福男攝)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雄客家小鎮美濃從日治時期引進菸葉栽植,在60年代栽種面積高居全台之冠,而有「菸葉王國」美譽;菸葉為美濃菸農帶來可觀的財富,一甲子以來辛苦培育出近400位博士,今年菸葉產業走入歷史,「菸葉養大的博士」也成絕響!
菸草在台灣至少有400多年歷史,日治時期並走入專賣時代長達1世紀,1933年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在里港庄(今屏東縣里港鄉)試種黃色種菸草,並在下淡水溪(高屏溪)畔設置「日出」、「常盤」、「千歲」3處日人移民村,由於菸葉採收、燻烤亟需大批勞力,日移民村菸農因此雇用鄰近地區的台農協助。
時任美濃庄長林恩貴得知菸草專賣作物的種植技術,和由國家統一收購的利基,因此透過宴請進行適地調查的專賣局官員,爭取開放美濃農民申請種植菸草,並於1939年繳出第一批專賣菸草,此後數十年間,美濃一躍成為台灣菸草種植最密集的區域。
1975年美濃種菸面積達2300公頃,占全台菸田總面積4分之1,高居全台之冠,當時種植戶近1800戶,每4戶人家即有1戶是菸農,種植菸葉雖然辛苦,但收益是稻米的1、20倍,穩定、優厚的國家保障收購價格,吸引美濃人前仆後繼投入菸葉產業。
「『摘菸筍』、『串菸葉』、『燻烤菸葉』幾乎是美濃菸農子弟的共同記憶。」台灣地區美濃博士學人協會秘書長古錦松3代種菸葉逾半世紀,從他3、4歲懂事就知道甚麼是「菸葉」,但童年對菸葉的記憶卻是痛苦的。
「菸梗跟菸葉中間會長小小的菸筍,菸筍會吸走菸葉養分,所以小時候放學就是要到菸田摘除菸筍!」
古錦松說,菸葉大小農事上百項,摘菸筍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雜工,所以都由農家小孩來做,從菸草種籽下土後,育苗、種植、培土、施肥、斷芯、整理菸樓燻菸室、劈柴、摘菸、燻烤等,採收季節又得配合10天一輪的菸樓烤菸工序,「感覺農務一整年也做不完」,美濃在地已故作家鍾鐵民就曾戲稱「菸葉」為「冤業」。
古錦松還記得,1985年他在大學教書,每個月薪水1萬2000元,而美濃老家種菸1甲地的收成,相當於他1年的薪水,美濃至今產出近400位博士,菸葉功不可沒,堪稱是「菸葉養大博士」。
菸葉為美濃菸農帶來可觀的財富,一甲子以來辛苦培育出近400位博士。(記者蘇福男攝)
栽種菸葉亟需大批勞力,美濃菸農間互助合作,形成獨特的「交工」產業文化。(陳志鵬老師提供)
昔日菸樓有8公尺高,菸農燻烤菸葉必須爬上爬下。(記者蘇福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