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崁樓9座石龜碑移位?南市文化局評估中
赤崁樓贔碑是觀光景點,也是台灣歷史重要見證,文化局重視古文物保存維護。(記者洪瑞琴攝)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國定古蹟赤崁樓的9座贔屭碑,即-般俗稱的石龜碑,不僅是台灣三大民變之-(林爽文事件)重要歷史證物,也已是觀光朝聖景點,可是長年來户外風吹日曬,恐有風化損壞之虞,南市文化局著手研究完成首件仿製品之外,也評估真品移地保留可行性。
文化局去年委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邵慶旺團隊,自9件御碑中,擇其中1件「御製平定臺灣告成熱河文廟碑」(漢文碑)進行仿製及研究,今日正式公開展示於園區。
這9座全國最知名的贔屭碑也是台灣唯一的御碑群,碑身雕飾精緻,展現乾隆時期官製石碑的形制與風格工藝。贔屭碑自民國50年(西元1961年)遷移至赤崁樓現址,長期保存於露天空間,由於碑體臨近赤崁樓古蹟本體,保存維護頗不容易。
至於未來真品是否移室內展示,户外改置仿製品?文化局主秘林韋旭表示,贔屭碑已與赤崁樓古蹟景觀緊密-起,不宜貿然換置,但這次仿製研究成果將評估移地保存可性行,況且9座真品移地展示地點仍得仔細評估。
文化局指出,戶外古物的保存,國際間不乏將原件移入室內適當空間保存,而以仿製品戶外展示,例如義大利著名的米開朗基羅「大衛像」,其原件於1873年即移地保存於佛羅倫斯藝術學院室內,1910年另以仿製品於原址進行展示。
邵慶旺表示,這次贔屭碑仿製係先採樣分析,仿製全程遵循非破壞性、非污染性、高品質等原則來完成,先透過製模取樣,取得銘文、邊飾等石碑表面狀態訊息,並在經多次校色後,以仿石噴彩方式進行石碑表面色澤的仿製,御碑仿製結構體則是高強度水泥加矽砂、耐鹹玻璃纖維等材質,讓民眾能夠更近距離認識御碑,希望堪得起(百年後也是古物)。
文化局表示,仿製技術研究成果,將做為未來石質文物保存領域參考,並可進一步運用在文化創意加值、教育推廣。
相關影音
《御製平定台灣告成熱河文廟碑》真品。(記者洪瑞琴攝)
文化局委託台南藝術大學完成全國首件御碑仿製品重現古物本色。(記者洪瑞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