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控塑 海洋公民基金會展開滅塑淨灘
海岸線垃圾多達七成是塑膠製品,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舉辦怒海控塑淨灘活動。(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群島四面環海,飽受海漂垃圾危脅,其中最常見的海洋廢棄物,就是人類日常生活常用的塑膠製品,由於不容易腐壞,除了成為百年垃圾之外,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今舉行怒海控塑淨灘活動。
根據資料統計,全世界總量總量1億5000萬噸的海洋廢棄物,其中7成以上都是民眾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吸管、塑膠外帶杯、塑膠提袋、塑膠包裝容器、免洗餐具...等,讓我們的海不再純淨,而是塑膠濃湯;沙灘不再潔白,而是遍地垃圾;餐桌上的海鮮不再新鮮,而是塑膠碎片;海龜吃的不是水母,而是塑膠袋。
由於海洋已經在哭泣!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表示再也無法忽視海洋的控訴,展開一連串的淨灘滅塑活動,今日率先在台電澎湖區營業處後方中衛海域展開淨灘活動,經由臉書號召及基金會志工串連,在該海域撿拾民眾丟棄的保特瓶等塑膠製品,希望以實際行動緩起民眾,不要再當環境的危害者,用淨灘行動來守護海洋。
另外,海洋基金會在淨灘之餘,也進行垃圾分類國別研究,發現澎湖最大的海漂垃圾來源,就是來自對岸中國,平均達到7成以上,部分迎風面地帶更高達9成,顯示澎湖最大的海漂汙染源來自中國,但卻因政治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澎湖本島還能仰賴淨灘清除部分垃圾,但部分離島海岸線卻呈現垃圾堆積如山的慘狀,也影響海洋生態。
澎湖沿岸堆積許多海漂垃圾,超過7成由中國海漂而來。(記者劉禹慶攝)
人類垃圾餘毒,海龜幼年期不慎套入安全帽內緣塑膠,長大就成為忍者龜。(記者劉禹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