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還沒採蜜就先死一半 農委會擬禁用「益達胺」
今年蜂蜜產量創新低。(防檢局提供)
〔記者林彥彤/台北報導〕氣候影響花季延,蜂蜜產量大量減少,不過除了自然因素外,有蜂農質疑年初才剛核准延伸使用作為荔枝椿象防治藥劑「益達胺」等類尼古丁藥劑,也是導致「養蜂產業」重創原因之一。蜂農苦喊,今年荔枝、龍眼蜜產量僅有2000多噸,創下歷史最低紀錄。
農委會今在專家會議中決議,將效法歐盟,把益達胺、可尼丁、賽速安3種類尼古丁農藥延伸在荔枝與龍眼作物上的使用暫時取消,並訂出2年的觀察期,希望能夠緩解蜜蜂困境,但還需要經過農藥諮議會等審查通過才確定。
根據農糧署統計,今年蜂箱數有13萬1610箱(去年11萬7842箱),數量不減反增,但是蜂蜜量卻明顯減少,僅有8200公噸,比去年1萬206公噸還少。養蜂協會激動表示,以前一個蜂農出去採可採10桶,今年只採2桶回來,蜂產減少到2000公噸,收入連打平都不足,很多蜂農都要去貸款了。
台灣養蜂協會秘書長潘建銘說,這幾年因為受氣候變遷影響,蜂蜜的產量年年減少,但今年特別誇張,首先在2月份荔枝與龍眼花開之際,疑似因果農不當使用年初剛核准的「益達胺」農藥,導致放出去的蜜蜂還沒開始採蜜就先死一半,而後4月份時南部又多日乾旱,無奈人造雨讓開花的花苞都黑掉,蜜蜂無花可採。
台灣養蜂協會榮譽理事長江順良感慨,這幾年養蜂人家真的很苦,不像果農、禽農或豬農遇天災可申請補助,逐水草而居的養蜂人家只能好壞自己吸收,氣候變異天災造成損失自己要吸收,現在連人為不當噴灑農藥造成傷害也要他們承擔。
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黃㯖昌表示,根據專家分析報告,蜜蜂的數量沒有減少,但蜂蜜的產量卻創下歷年最低,分析主要原因是受極端氣候影響,其他原因則是人為不當使用農藥,如在開花季時噴灑。
針對農藥汙染問題,黃㯖昌說,專家分析因國內蜜蜂主要是出現急性中毒,因此比較像是福化利、加保利以及芬普尼等農藥所導致,有爭議的益達胺則是有研究指出會影響蜜蜂的神經系統。因此決議將依循歐盟做法,建議將有疑慮的益達胺、可尼丁、賽速安三種類尼古丁暫緩使用,還有待農藥諮議會審查才確定。
氣候影響花季延,蜂蜜產量大量減少,不過蜂農質疑年初才剛核准延伸使用作為荔枝椿象防治藥劑「益達胺」等類尼古丁藥劑,也是導致「養蜂產業」重創原因之一。(防檢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