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吃的油都是化學油? 食藥署:誤會啦!
幾年前食用油風暴過後,網路一直有傳言,大家吃的油竟是化學油?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此特別解說。圖為食藥署大樓。(資料照,記者李秋明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幾年前食用油風暴過後,網路一直有傳言,大家吃的油竟是化學油?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此特別解說,「化學油」的誤解可能是因添加油脂萃取的溶劑「己烷」,但那會在加熱過程中揮發,是合法的添加溶劑,民眾不需擔心。
食用油脂是從含油量較高的動物或植物組織中,經過加工程序煉製而成,以確保油脂在貯藏期間使用的穩定及安定,而一般食用油脂的製作必需經過「油脂抽取」及「油脂精製」兩部分。
一般食用植物油抽取方法分為壓榨法和萃取法,食藥署簡任技正鄭維智說指出,萃取法中會添加有機溶劑己烷,使其溶出油脂,之後再加熱讓己烷揮發,就能去除它,不會殘留。
鄭維智說,可能因過程中會添加己烷,所以才會讓人誤會食用油是「化學油」,是化學調配出來的,但國際上沒有國家會說因為添加己烷而把油稱作化學油。
鄭維智說,食藥署訂有「加工助劑衛生標準」,規範食用油脂萃取用途的溶劑及其殘留量,只要符合食安法及其相關規定產製的油脂,就可安心食用。
鄭維智也提到,油脂會經過精製或稱為精煉(refining)、脫色(bleaching)、脫臭(deodorization)等步驟,以增加食用油脂安定性及保存性,另外,市售產品也會添加維生素E防止油脂氧化。
鄭維智提醒,購買食用油脂時,應考量油脂食用量適量購買,並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高溫環境下,空氣中的氧氣、水分及光線都可能導致油脂氧化,應注意貯藏條件,儘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