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曾被Uber打趴 台駕駛:打不過就加入它
擔任Uber司機約1年的呂冠瑢表示,Uber是一項便利的科技,且對於司機與乘客的保障都很嚴謹,獲利也不錯。台灣與其將它拒於門外,不如鼓勵職業司機加入。(記者吳柏緯攝)
〔記者吳柏緯/舊金山報導〕「打不過它,不如就加入它!」到美國17年、擔任Uber司機約1年的呂冠瑢表示,Uber是一項便利的科技,且對於司機與乘客的保障都很嚴謹,獲利也不錯。台灣與其將它拒於門外,不如鼓勵職業司機加入。
Uber進入世界各地的市場時,往往因為價格低廉、便利,受到在地已經存在的租賃車、計程車業者反彈。在美國經營旅行社11年的呂冠瑢坦言自己也曾是「受害者」,公司經營的機場接送與包車服務都因此受影響,生意一落千丈,巴不得Uber滾出美國。
原本非常排斥Uber,但大約在一年前,因為旅行社的相關業務持續萎縮,因此選擇註冊為Uber的駕駛。呂冠瑢表示,原本只是想要理解一下Uber的媒合模式,並利用時間賺外快,沒想到一開就上癮,也了解為何這項服務成為舊金山民眾交通的首選。
目前一週大概有5天的時間上線,每天約花13-15小時開車,呂冠瑢坦言,工時比本業長不少,部分旅行社事物要交由別人來做。但是時間彈性又可以在城市間趴趴走,更重要的是,每月收入可達6000至8000美元,因此仍樂在其中。
近年Uber在台灣面臨多項挑戰,包含稅收與在地的業者反彈。呂冠瑢認為,乘客選擇Uber的主因在於便利與便宜,他建議台灣的計程車產業應該要檢討高昂的收費,甚至鼓勵小黃司機加入Uber的行列,雖然收入可能會略為下降,但對於司機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至於外界關心的稅收,呂冠瑢表示每個州的規定略有不同,以她自己為例,Uber司機被州政府認定為自營者,因此開車的獲利被認列為營業收入,需繳交自營者須繳納的1099營業稅。她表示,台灣政府或許可以朝這個方向思考,以解決目前的爭議。
擔任Uber司機約1年的呂冠瑢表示,Uber是一項便利的科技,且對於司機與乘客的保障都很嚴謹,獲利也不錯。台灣與其將它拒於門外,不如鼓勵職業司機加入。(記者吳柏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