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類界紅寶石 花蓮設300坪紅藜示範區
台灣藜又稱紅藜、赤藜、紫藜及彩虹米,為台灣特有植物,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是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記者王峻祺攝)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擁有穀類界紅寶石之稱的「紅藜」,近年逐漸受到市場青睞,花蓮縣秀林鄉公所蒐羅原鄉珍貴特色種原,復植原生種台灣紅藜,在景美村加灣段設立300坪「紅藜示範區」,歷經4個月培植,今日正逢採收期,吸引近百名農友觀摩學習,未來還有意成立自有品牌,全面發展成部落經濟作物。
紅藜為原住民傳統作物,因種植及採收過程繁瑣,後來多以「白米」取代原有主食,如今因紅藜富含極高營養價值,在屏東、台東及花蓮等地,已有農戶進行小面積栽種。
秀林鄉公所近年轉型轄內原有農產作物,另闢示範區栽培台灣藜,還特地邀請到台東縣金峰鄉公所紅藜專區達人周思源,指導作物栽種、採收及相關處理作業,盼能在花蓮原鄉也能建立優良的台灣藜耕作制度,增加農民收益、提升農村產值。
鄉長李春風說,景美加灣段於去年10月成立紅藜示範區,面積約達300坪,主要作為種植台灣藜使用,栽種方式落實農田生態保育,盼能生產出健康又安全的農產品,現階段有意栽培鄉內農戶推廣種植,成為地方新興產業。
李春風強調,透過實地田間管理示範,能夠教導農民台灣藜的栽培概念,提高作物品質及產量,未來將再成立一支輔導團隊,吸引農村青年加入生產行列,並打造自有品牌,作為地方特產,發展成部落特色經濟作物。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也同步成立「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盤點出宜花2縣33個具有農產業發展潛力部落,依部落個別化需求,進行「行動教室」等客製化講習,期望穩定部落一級產業發展。
花蓮農改場表示,紅藜是非常值得開發及推廣的健康作物,也將計畫輔導農友進行有機認證,目前花蓮整體栽種面積雖不大,但若持續推廣,相當有機會成為在地特色雜糧作物,進而增加原住民整體農產收益。
紅藜為原住民傳統作物,因種植及採收過程繁瑣,後來多以「白米」取代原有主食,如今因紅藜富含極高營養價值,在花蓮等地,已有農戶進行小面積栽種。 (記者王峻祺攝)
花蓮縣秀林鄉公所蒐羅原鄉珍貴特色種原,復植原生種台灣紅藜,在景美村加灣段設立300坪「紅藜示範區」。(記者王峻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