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黑鮪魚紀念雕塑」 可望「解凍」移置
以東港元素所打造的「DNA」。(記者陳彥廷攝)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國發會「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東港為示範點之一,今天成果發表,以東港文史、產物為「DNA」的設計亮相,會中並透露好消息,原來由日本大師福田繁雄所設計「黑鮪魚紀念雕塑」近年宛如「冷凍」於海之坵公園,未來可望移置到人潮紛沓地點如光復路或大鵬灣,成為東港最著名的地標及形象。
國發會為助地方政府發掘在地文化底蘊,形塑地方創生,東港成示範點,今天「樺致形象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以東港大、小三寶及東港迎王、大鵬灣、農漁特產等為題,建立東港的「DNA」如代表七角頭的七顏色及油魚子棕色等專屬色碼及王船、王船大爺等形象圖騰,打造專屬東港的資料庫,未來經由地方政府推動、授權,成「公共財」。
樺致創意總監楊佳璋表示,東港面臨大眾的印象仍停留於黑鮪魚,但近年卻因天然環境與生態議題影響,並面臨交通、迎王3年1科間隔期難以吸引回頭客困境,透過整理規劃東港意象,編製可廣泛運用設計圖騰,跨領域融合東港元素,表現東港人文、土地、自然、產業間緊密關係,讓大眾看見地方內涵與深層地方情感。
位於東港海之坵公園的「黑鮪魚」紀念雕塑今天也成熱議話題,該雕塑由日本大師福田繁雄設計,2004年落成置於東港區漁會對面、華僑市場旁的藝術公園,當時福田大師以最擅長的「一體多面」立體作品經典手法,從正面看是一個「鮪」字,側面則成鮪魚群造形,藝術呈現方式極富趣味,觀看者又能一目瞭然,除極且生命力,還是福田繁雄在海外的第一件雕塑作品,至為經典。
不過黑鮪魚雕塑卻因華僑市場欲興建新舍,經會勘移置到當時的觀海樓(現海之坵公園),此舉像「球員坐冷板凳」,初次移置還因魚頭向外而被認為與「豐收」意象大為相左又被再次「掉頭」,命運多舛,加上地點及宣傳不足,大師海外名作卻像黑鮪魚入艙後被急速「冷凍」,頗有淒涼之感,不勝欷噓。
福田繁雄被譽為「錯覺設計的魔法師」,出身東港的台師大設計系名譽教授林磐聳今天在會中就直指,福田為國際知名大師還是海外第一件作品,但作品放置地點一改再改,難以引來關注非常可惜,林磐聳認為大鵬灣具有風景,但卻欠缺文化地標,建議鎮公所將國際級的雕塑移置大鵬灣,勢必成為國家風景區的國際景點;樺致創意總監楊佳璋則表示,已和鎮公所協商,希望移置到更符合意象的大鵬灣成景點。
東港鎮公所主秘劉佳郎指出,光復路更符黑鮪魚本身意象,加上綠美化工程正進行中,可配合放置,但文化界有不同看法,將協商放置何處,不過確定會位在人潮聚集地,成為東港最具代表的地標。
東港鎮文史學會榮譽理事長蔡誌山席間指出,獨特設計在地期盼能帶動地方發展,但居民擔憂只有設計卻無後續推動,成品只會消失,對此,國發會則承諾,目前僅為第一階段,會請地方政府及中央跨部會合作,讓「DNA」永續。
以東港元素所打造的「DNA」。(記者陳彥廷攝)
以東港元素所打造的「DNA」。(記者陳彥廷攝)
福田繁雄海外第一具雕塑作品「黑鮪魚紀念雕塑」。(記者陳彥廷攝)
福田繁雄海外第一具雕塑作品「黑鮪魚紀念雕塑」。(記者陳彥廷攝)
福田繁雄海外第一具雕塑作品「黑鮪魚紀念雕塑」。(記者陳彥廷攝)
福田繁雄海外第一具雕塑作品「黑鮪魚紀念雕塑」。(記者陳彥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