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研發 牡蠣殼做磚塊
屏東科技大學利用牡蠣殼粉添加至黏土,製成環保磚塊。(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科技大學利用廢棄牡蠣殼研發「環保磚塊」,在黏土中加入牡蠣粉,透過實驗掌握比例後,不僅降低紅磚燒結溫度,還能提高磚頭緻密性,減少燃料成本,也讓牡蠣殼廢棄物有效再利用。
研究團隊指出,實驗設計利用不同比例牡蠣殼粉(CaCO3)添加至黏土中,再觀察不同燒結溫度775度至900度間的微結構、密度、收縮率與硬度等變化,最終發現添加牡蠣殼粉的磚頭,在825度就能完成結燒,且能提高磚頭密度。
團隊表示,一般傳統紅磚的結燒溫度在900度以上,硬度值約為169.72Hv,結燒密度為2.00g/cm3,經實驗後,添加一定比例的牡蠣殼粉後,節燒溫度在825度,其硬度為305Hv,結燒密度為2.30g/cm3。
屏科大教授李英杰說,台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有限,國內天然沙石在超量開採,供給日益匱乏,而雲嘉南地區是重要的牡蠣產地,1年的廢棄牡蠣殼多達16萬公噸,所以實驗團隊特別以此進行研究。
李英杰說,初估製作環保磚塊材料成本會比傳統磚塊多0.6元,製程成本估計減0.2元,以環保節能、廢棄物利用的角度出發,還是划算的,未來除了環保磚塊應用,也能開發吸水杯墊等相關文創產品,讓應用更加多元。
屏東科技大學團隊將牡蠣殼廢棄物磨粉後添加至黏土中,透過實驗找出最佳比例,讓紅磚製程減少燃料成本,也讓牡蠣殼有效再利用。(記者邱芷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