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開發鎂骨釘、再生網膜 人體可吸收
成大團隊開發可分解的鎂金屬醫材。(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牙床重建、骨折病患植入金屬網膜或骨釘後,必須面臨二次手術將金屬移除,國立成功大學以鎂金屬為素材,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成功研發出可生物自體分解的「鎂再生網膜」及「鎂骨釘」,患者不用承受二次手術之痛,可加速復原,並減少醫療耗費,目前經過動物試驗,並已取得台灣材料專利。
成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洪飛義、呂傳盛、醫工系教授葉明龍、醫學院口腔所教授莊淑芬、袁國,4年前組成牙床重建跨領域醫材研究團隊,投入可分解與吸收的鎂醫材研究,開發出重建牙床用的「鎂再生網膜」及骨科用的「鎂骨釘」 等兩項新醫材,可依小孩、老人等不同對象調整強度及降解吸收速度,讓人體可以吸收,不用再開刀取出。
洪飛義表示,經過繁複測試鎂合金的成份、比例,並掌握到鎂合金最適當與安全的熱處理技術,開發出的鎂再生網膜,經體外細胞實驗,沒有細胞毒性,也沒有排斥問題,經進一步以老鼠做動物實驗,將鎂再生網膜植入老鼠腦部,骨細胞對網膜的覆蓋率超過100%。
洪飛義指出,鎂金屬是可分解的金屬,硬度比不銹鋼、鈷鉻合金或鈦合金低許多,做成骨釘更適用於骨骼修復,可避免傳統骨鋼釘植入後可能造成局部骨折等疑慮,經x光檢測,鎂再生網膜能夠被分解,隨尿液排出體外,相關研究成果與數據,已陸續在國際期刊上發表。
在牙科鎂再生網膜成功後,鎂醫材也進一步與醫學院骨科蘇維仁教授合作,以多元成份設計鎂骨釘,開發出不同硬度、不同分解速度的鎂骨釘,方便醫師依病人不同的生理條件,選擇適合的鎂骨釘。
相關影音
成大團隊開發可分解的鎂金屬醫材。(記者劉婉君攝)
成大團隊開發可分解的鎂金屬醫材。(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