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學術倫理風波延燒 王惠鈞:不可能完全無汙染

    近日論文造假、收錢等風波,中研院院士王惠鈞今日表示,人犯錯是天性,但故意造假就不對。(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近日論文造假、收錢等風波,中研院院士王惠鈞今日表示,人犯錯是天性,但故意造假就不對。(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2016/12/15 12:1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研院院士王惠鈞今日上午出席國際學術倫理工作坊,並回應近日學術界發生論文造假、涉嫌收錢等爭議,他表示,「學術界不可能完全沒有汙染」,但也坦承「這很不好」。

    國際學術倫理工作坊由教育部主辦,王惠鈞在與會中指出,「人犯錯是天性」,若不是故意出錯,可包容與理解,但故意造假就不對。他也認為,做研究牽涉升遷、升等等各種壓力,應盡量避免發生不好的事情,並藉此檢討如何建立適當的訓練人才、態度和方法。

    他表示,現在社會在各項議題上,常要求零容忍,但現實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現,並以早期做研究為例,當時技術沒這麼先進,「大家看不到」,但也肯定鑑定造假的偵測技術日益發達,「不是壞事」,因為做研究的態度會漸趨嚴謹。但也提醒,每個案子輕重緩急有所差異,批評時需謹慎小心,否則可能就此毀了一名學者的聲譽與學術生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