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蒜頭蒙混入台 現行制度難以遏止
監委認為現行制度有押款放行的保證金過低,對原產地認定方式不一,以及取樣欠缺標準等缺失,難以遏止中國大蒜蒙混入關。 圖為大蒜示意圖。(資料照,記者黃建華攝)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今年五月間有台灣業者將八十二公噸中國蒜頭蒙混為泰國大蒜入境,被懷疑是高雄海關在該批大蒜品種鑑定未明前,讓業者領走,監察委員楊美鈴、高鳳仙及蔡培村等人經自動調查後,日前提出調查報告,並經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審查通過,監委認為現行制度有押款放行的保證金過低,對原產地認定方式不一,以及取樣欠缺標準等缺失,難以發揮遏止非法作用。
監委調查發現,高雄海關雖然准許業者繳納保證金後放行,該兩批蒜頭的保證金為新台幣八百四十六萬餘元,可是今年五月國內蒜頭產地價格每公斤高達一百五十六元,六月時批發價格更達每公斤一百八十二元,以八十二公噸計算價值分別達一千二百九十七萬及一千四百九十二萬元,與保證金數額相比差距很大,凸顯財政部關務署所設計的保證金機制,很難發揮嚇阻業者非法進口的作用。
此外,監委認為,農委會對於進口蒜頭原產地的協助認定方式,是檢核蒜頭的蒜瓣數、蒜瓣排列方式、內外膜顏色…等外觀,是否與中國各蒜頭品種相符,但海關卻是根據財政部、經濟部會銜公告的函釋,以「收割」或「採集」國家為原產地的認定標準,並不是以「品種」認定,可見農委會及海關對於進口蒜頭原產地認定的方式不同,難免肇生爭議。
監委甚至發現,海關對於進口蒜頭取樣的方式,並沒有一定的作業流程及規定,竟然是靠學長學弟之間的經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