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公會堂「棟札」不翼而飛 文史工作者:超離譜
新化公會堂「棟札」背面的文字紀錄。(記者林孟婷翻攝)
〔記者林孟婷/台南報導〕進入整修階段的歷史建築新化公會堂,其內部有著代表建築物「身份證」表徵的「棟札」,因為公會堂進行整修內部文物被文化局文資處清點管理,但在這過程中「棟札」卻無故不見,新化文史工作者認為這真的「太離譜」,並表示「棟札」遺失是一種文化的損失,文資處則是已經啟動內部調查。
台灣棟札文史研究社人員蔡宗霖指出,「棟札」是日本建築的一項民俗文物,在日本民俗文化中,建築物從開工到落成主要有地震祭、上棟式(祭)與竣工祭等三項儀式,其中以上棟式最為重要。
蔡宗霖說,上棟就是將棟木安放在屋架上,有些建築會準備一塊寫有工程相關訊息的牌子,安放在棟木上作為紀念,而該塊牌子也因此稱為「棟札」,在當時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又沒有工程藍圖,紀錄種種資訊的「棟札」就顯得相當重要。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長林喬彬表示,新化公會堂「棟札」正面有著「天四柱尊奉祭祀神代永盛棟」等字句,背面則是工事建設委員長等施工單位人員的名字。
林喬彬指出,3年前委外建築事務所進行調查而發現新化公會堂內的「棟札」,進行拍照後並放回原位,後來則送回文化局由一名承辦人員負責管理。
但該員表示曾會同新化區公所承辦人員將「棟札」放在面對公會堂舞台右側的木櫃內,林喬彬說,當進行整修並移出木櫃進行清查時,發現「棟札」並沒有在木櫃內、不翼而飛,這是台南市古蹟及歷史建築整修過程中,第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加上相關人員說法有所出入,文化局已經啟動內部深入調查,同時不排除由公權力介入調查。
照片中的牌子即為新化公會堂的「棟札」,目前遺失、不翼而飛。(記者林孟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