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磺溪文學獎 今年開始有「下半場」
彰化縣文化局在成功旅社舉辦磺溪文學沙龍。(記者顏宏駿攝)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磺溪文學獎的「下半場」!磺溪文學獎是彰化文壇的年度盛事,過去頒獎結束就「無下文」,今年文化局刻意讓「作品下鄉」,帶著作者和讀者回到「創作現場」,今天第二場在溪州鄉成功旅社舉辦,出席者以「母親之河─濁水溪」為主題,暢談地景如何引發文學創作。
今天與談的獲獎人包括陳利成(又名陳胤)以及員林高中學邱日輝,參與者還有邱日輝的指導老師曾昭榕、同學黃郁晴,引談人則由鄉公所主秘、作家吳音寧擔任。
出席的文化局長陳文彬說,磺溪文學獎不應該只停留在頒獎就結束,他希望能讓讀者了解作者創作的原點,所以就用「文學沙龍」的方式來延續。
文學沙龍主題「為在地文學找一輛太平盛世的點燈者」,與談人很快找到創作的交集點就是濁水溪,母親之河如何感受到她的存在,如何書寫出人與濁水溪的情感。
邱日輝說,他從小到大從未真正認識莿仔埤圳或濁水溪,直到就讀溪陽國中時,學校結合莿仔埤圳文化協會合辦田野調查,他才關心到溪州鄉的用水問題跟濁水溪的關係,他又把學得的知識運用網頁設計,並獲獎,從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許許多多濁水溪面臨的問題,因為熟悉,所以能夠創作。
黃郁晴說,剛開始要把文學與濁水溪結合,創作門檻很高,心情會很沉重,所以她會先上網先找資料,再參加如「黑泥季運動會」、「溪州踩街嘉年華」等活動,在愉悅的心情下創作就會很自然。
陳利成說,對於地景事物,一定是先有興趣,再觀察,觀察後了解做成記錄,這些記錄可以相片也可以文字,作品的溫度就浮現。
來自中國陝西的交換學生謝萌也參加這場沙龍,她來台灣1年多,只知台灣有個日月潭,完全不曉得「濁水溪」是什麼,她說,也與談的過程中,她一直在回想自己的出身,他出生在陝南的鄉下,自懂事以來,父母總告訴她們「去大都市才有機會」,她知道老家有條柞水,「到今天以前,我從未想過要回老家尋找記憶」。
謝萌便給的口材,更快融入會談,也讓出席者見識到,中國學生感性的一面。
彰化縣文化局在成功旅社舉行「磺溪文學沙龍」。(記者顏宏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