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颱風命名不同調 吳德榮:各國都缺準確判斷颱風強度資料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吳德榮。(截取自網站)
〔記者甘芝萁/台北報導〕晚了中央氣象局18小時,世界氣象組織日本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今天凌晨2時終於將第19號颱風命名為艾利。不同氣象單位對於形成颱風與否的不同認定,中央大氣系副教授吳德榮表示,主因是缺乏準確的判斷,颱風強度的關鍵資料,只能憑衛星雲圖來推估,而推估的方法無法避免主觀因素,才會存在這樣的差異。
氣象局昨(5)日上午8時發布訊息,指原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已增強為颱風,氣象局並於昨11時30分發布年第19號颱風海上颱風警報。不過由於西太平洋颱風的命名須尊重世界氣象組織日本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的發布,昨日他們並未判定此已形成為颱風,因此造成今年第19號颱風一度存在「無名」的現象。
吳德榮指出,由於缺乏可以準確判斷,颱風強度的關鍵資料,只能憑衛星雲圖來推估,而推估的方法卻無法避免主觀因素,才會產生昨日11時30分氣象局發布海上警報,日本(RSMC)遲至今(6)日2時,才將它升格為輕颱(熱帶風暴)並命名為「艾利」。
吳德榮同時也指出,在美、日等新聞自由度比我們高的國家,在颱(颶)風警報期間,只會報導該國預報單位的預報資料,媒體或其氣象主播只會依據它進行說明及詮釋,也不會去討論不同國家有不同強度,或者是否已被命名的看法,皆只報導該國官方預報。但在台灣是有很多的媒體,固定會去左顧右盼,除了氣象局官方預報以外,包括美國(JTWC)、日本(RSMC)、甚至於東亞其他國家的預報都會被拿來品頭論足一番,互相比較之下,颱風強度甚至預報的不同調,自然常被渲染成新聞了。
吳德榮指出,以艾利為例,美、日、台灣都是擁有「衛星中心」的國家,其所定岀的颱風位置、強度都無法一致,到現在美國還不認為「艾利」已是颱風呢!對於在媒體、報章上某些「有識之士」提倡,以新聞自由之名,應開放民間來發布颱風警報的建議,吳德榮認為,各國的氣象官方單位都會出現不一致情形,民間會有這樣條件嗎?這只是會讓訊息更混亂而已,但是與民眾的生命財產有關的事情,還是不要開玩笑的好,誰也負不了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