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誤譯30載 漢學大師狄百瑞正名狄培理

漢學大師狄培理希望能藉著這次得獎,將中文譯名「正名」。(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漢學大師狄培理希望能藉著這次得獎,將中文譯名「正名」。(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

2016/09/01 21:18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國際知名的漢學大師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其實不叫狄百瑞?日前他透過友人向唐獎教育基金會表達,希望藉這這次獲得唐獎「漢學獎」的機會,將中文名字正名為「狄培理」,並透漏了這個名字背後的故事。

第2屆唐獎漢學獎得主狄培理,1948年赴中國燕京大學求學,1953年返回美國後開始教授中國思想,一生出版30多本專書,參與編撰的教材,至今仍是歐美學生認識儒家文化必讀的書籍。

狄培理當年赴中國求學時,和史學大師錢穆共同學習,而當時錢穆以deBary的音譯,為他取了一個富有哲理的中文名字「培理」,而這個中文名字一用就是30年。不過1982年時,香港新亞書院翻譯出版狄培理的著作時,誤譯為狄百瑞,當時人在美國的狄培理並不知情,此後在華文圈也都約定成俗使用狄百瑞這個姓名,一用又是30年。

直到這次獲得唐獎,狄培理認為這是一個適當的機會,同時也為感念錢穆,因此透過哥倫比亞大學亞洲與中東委員會主任鄭義靜向基金會表達正名的想法。

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表示,最近收到「正名」的請求,許多參與唐獎評選的中研院學者大吃一驚,也才知道原來背後有這麼一段故事。

目前唐獎的網站已更正了相關的資訊。陳振川說,狄培理「正名」非常有意義,唐獎教育基金會也願意配合,希望未來華文圈也都使用「狄培理」。

第2屆唐獎頒獎典禮將於今年9月25日舉行,不過狄培理因年事已高不宜長途飛行,因此將由女兒代表出席領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