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要辦寵物登記 北市新制7月上路
動保處提醒,替貓施打疫苗或植入晶片時,應避免施打於肩胛,且每次應在不同部位做施打,才能降低腫瘤發生機率。(記者黃建豪攝)
〔記者黃建豪/台北報導〕台北市貓咪飼主注意!七月一日起,市府新制將公告上路,要求貓咪也得植入晶片辦理寵物登記,前提是貓咪必須完成狂犬病疫苗注射,並領有預防證書。若未辦理登記,可依動物保護自治條例,對飼主開罰是一至五萬元。動物保護處表示,該項規定七月先在台北市上路後,未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也會規範,在全國統一實施。
動保處指出,從7月1日起,將有兩項新制上路,第一項是飼主應攜帶至動保處或指定處所每年施打動物狂犬病疫苗的寵物,除了現行的犬、貓外,新增白鼬(雪貂)及白鼻心等對狂犬病有感受性的寵物,若稽查後發現寵物未施打疫苗,依照中央的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可對飼主開罰3至15萬;第二項為貓在台北市也得強制辦理寵物登記,飼主須帶貓去植入晶片。
另針對網路傳說貓施打狂犬病疫苗及晶片後,會引發注射部位長出惡性肉瘤,以致飼主往往因畏懼副作用,而不讓貓咪施打疫苗的疑慮 。動保處解釋,依據2015世界小動物獸醫師協會研究,貓咪注射後發生腫瘤的機率僅為0.02%至0.008%,但犬、貓及人類感染狂犬病後的死亡率都是100%,一旦發病,並沒有機會救治,提醒飼主不宜因小失大。
動保處也建議,幫貓施打狂犬病疫苗或植入晶片時,要避免注射於肩胛間,應選擇四肢或腹部外側,且注射部位應輪替,並以圖示記錄於手冊或病歷中,即能避免因相同部位反覆注射而增加腫瘤的風險,並於注射後持續觀察注射部位,謹記「321準則」,腫塊於疫苗注射後持續存在超過3個月、腫塊直徑超過2公分或腫塊在注射1個月內持續變大,須立刻告知獸醫師、做專業醫療處置。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下午召開記者會,預告凡設籍在台北市養貓的飼主,將須攜帶寵物貓植入晶片做寵物登記。(記者黃建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