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食物是基改食品嗎? 食藥署:近1成有問題
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年度「台灣市售基因改造食品標示調查」,每年監測約250件市售產品,持續監測到前年,不合格率已降到7.1%,幾乎都是大豆類、玉米類製品。(資料照,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年度「台灣市售基因改造食品標示調查」,每年監測約250件市售產品,自2003年的不合格率為57%,持續監測到前年,不合格率已降到7.1%,幾乎都是大豆類、玉米類製品。
食藥署副主任王德原表示,不合格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標示不實,明明是基因改造食品、外包裝仍標示非基改;另一種是不需要標示基改的商品卻仍標示「非基改」,一樣違規;依據食安法規定,標示不實可處4萬元到400萬元罰款。
市面上不少基改作物加工食品,例如大豆沙拉油等和高果糖玉米糖漿等,有些標示「本產品不含基因改造成分,但為基因改造黃豆加工製成」,令消費者感到困惑,「究竟是不是基因改造食品呢?」
王德原說,像大豆沙拉油經高層次加工,只取其中的油,但基改食品特指「蛋白質成分」,因此大豆沙拉油只取油的成分,就不需特別標示。另外,像手搖飲品業者用的糖都是高果糖糖漿,也幾乎都是基改玉米製成,但經多次加工、也已不需標示。
另外,市面上不少商家常主動張貼「本店商品使用非基改原料」,例如中式早餐店等,王德原透露,有稽查過知名中式早餐店,確認過其豆漿來源確實是非基改黃豆,但補充不代表每家都合格。
食藥署表示,之後將接續稽查學校福利社及午餐膳業、餐盒食品工廠專案及豆製品製造業稽查專案,並針對校園午餐及食材部分進行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及來源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