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東第1商業街「古市巷」 爭取風華再現
竹東鎮公所調查,位在竹東鎮惠昌宮對面的古市巷,隨著宮廟興建,約在清嘉慶11年到15年之間自然成形,迄今已逾200年歷史。(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竹東鎮第一條商業街-古市巷,迄今逾200年歷史,曾是竹東最活絡的街廓,深具意義,可惜現已沒落;鎮公所特別納入「竹東風情小鎮」計畫,今年將爭取客委會金援改造,希望串連周邊景點,提供遊客漫步小鎮的文化走廊,重現古市巷風華。
竹東鎮公所調查,位在竹東鎮惠昌宮對面的古市巷,隨著宮廟興建,約在清嘉慶11年到15年之間自然成形,狹窄蜿延,長約200多公尺,寬度1到3公尺不等,發展至今已逾200年,早年有農具行、豆腐坊、打鐵舖等店家林立,極為熱鬧。
民國40年間,惠昌宮前小巷拓寬成大馬路,吸引商家進駐而影響古市巷的發展,古市巷兩旁的老屋陸續改建,前門變成後門,招牌、管線、電器和電表等雜亂無章;目前,僅存一間破損嚴重的木造泥磚老屋,以及巷口一座古井。
公所圖書館管理員彭子修表示,數年前因戶政門牌重整,跨越大同和榮樂兩里的古市巷,被拆成東寧路3段70巷、大同路35巷、長春路2段72巷及惠昌街44巷等4小段;經公所發想,現在居民有意爭取恢復舊名。
鎮長徐兆璋表示,竹東市區文化據點有蕭如松紀念園區、隴西堂、洗衫坑、動漫園區、戲曲公園、樹杞林文化館、林業展示館以及傳統市場等,但地點分散;公所打算爭取住戶的全力配合,打造古市巷作為文化歷史廊道,未來進一步串連各景點,引導遊客穿梭古今,深度認識竹東小鎮,並藉此帶動地方發展。
鎮公所表示,日前已召開第1次說明會,邀集住戶和民意代表溝通,廣納民意,未來將盡量選用磚、木、竹、石為主的傳統素材,形塑客庄簡樸工藝的整體美感,修繕及改造老屋牆面,鋪設壓花或石板路面,以古樸燈飾營造路口意象,除將保留部分舊物,同時要兼具教育及解說價值,以重現具歷史文化與故事性的街廓場景。
公所正積極蒐集古市巷老照片等文物,歡迎各界踴躍提供,電話:(03)596-2844圖書館。
相關影音
竹東鎮公所調查,位在竹東鎮惠昌宮對面的古市巷,隨著宮廟興建,約在清嘉慶11年到15年之間自然成形,迄今已逾200年歷史。(記者廖雪茹攝)
古市巷僅存一間破損嚴重的木造泥磚老屋。(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竹東鎮第一條商業街-古市巷,曾是竹東最活絡的街廓,可惜現已沒落;鎮公所特別納入「竹東風情小鎮」計畫,今年將爭取客委會金援改造。(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竹東鎮第一條商業街-古市巷,曾是竹東最活絡的街廓,可惜現已沒落;鎮公所特別納入「竹東風情小鎮」計畫,今年將爭取客委會金援改造。(記者廖雪茹攝)
竹東鎮長徐兆璋(左2)向住戶說明,希望爭取住戶的全力配合,改造古市巷作為文化歷史廊道,導引遊客深度認識竹東小鎮,並藉此帶動地方發展。(記者廖雪茹攝)
古市巷口的一座古井。(記者廖雪茹攝)
竹東鎮古市巷的門牌已重整,且被拆成4小段,目前僅在巷口可見一塊木牌指標。(記者廖雪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