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梓仙溪生態復育33% 首見保育三級南台中華爬岩鰍
楠梓仙溪首見保育三級南台中華爬岩鰍。(記者陳文嬋攝)
〔記者陳文嬋/高雄報導〕高市楠梓仙溪野生動物保護區歷經88風災,直到去年5月災後工程完工後,園區才得以休養生息,魚群數量從1.4%恢復比例達33%,更首度發現保育三級南台中華爬岩鰍,凸顯生態復育穩定。
楠梓仙溪於那瑪夏區境內有11支流,孕育豐富的生態資源,被當地卡那卡富族人視為母親的河,一度遭受人為破壞,市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全長16.5公里,水域面積189公頃。
根據農業局調查,楠梓仙溪保有台灣特有種魚群超過162萬隻,其中成魚有近30萬隻,魚種有4科12種,包括高身鯝魚等,甲殼類有3科5種,包括粗糙沼蝦等。
88風災重創生態棲息地,魚群數量只剩下1.4%,卻因災後對外交通、河川疏濬工程不斷,生態難以休養生息,直到工程去年5月完工後,生態復育才得以喘息,農業局委託海洋生物博物館調查,於溪流沿線設有10個調查站,發現魚群只剩下54萬隻,恢復比例達33%,其中成魚4萬7千隻,占魚群數量16%。
值得一提的是,保育類三級野生動物的南台中華爬岩鰍,過去未於楠梓仙溪發現,直到近年來才發現蹤跡,魚種未受88風災影響而消失,只是數量一直無法恢復,尤以鯝魚受到影響最大,魚群數量驟減,已被高身鯝魚取代。
植物防疫及生態保育科長林志嫺表示,隨著災後工程竣工,在環境穩定、水質清澈的狀態下,魚類及甲科類族群數量恢復明顯,但預估整體復育至少5年。
楠梓仙溪生態復育達33%。(記者陳文嬋攝)
楠梓仙溪保有台灣特有種魚群。(農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