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落外人田 畜牧業糞尿管理新作法
環保署推動「畜牧糞尿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政策,將畜牧糞尿沼液沼渣視為資源,畜牧糞尿經厭氧發酵後即可作為有機肥分施灌農地。(記者湯佳玲攝)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肥水不落外人田」,畜牧業糞尿管理將有新作法!過去當作廢水、廢棄物處理的畜牧業糞尿,未來將把其處理過程產生的沼液沼渣視為資源,經厭氧發酵後作為有機肥施灌農地。環署評估,畜牧業者一年可省下200萬元水污費。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葉俊宏表示,現行畜牧業糞尿依水污法管理,經過固液分離、厭氧發酵、好氧等三階段處理後放流,尤其第三階段最耗電,需要消耗84%的電費比率,加上106年起畜牧業應繳交水污染防治費,且違法繞流排放者,罰鍰最高上限提高到2000萬元,畜牧業者負擔增加。
他說,畜牧糞尿中含氮量高,以一頭豬而言,每日排出的糞尿約有20公克的氮,每年則有7.3公斤的氮量,相當台肥5號40公斤(含氮量16%)裝的肥料1包;以全國養豬500萬頭來計算,一年產出氮量36,500公噸,相當500萬包的肥料,這些畜牧糞尿排放到河川水體太可惜,應當作資源,師法老祖宗的智慧「肥水不落外人田」,重新施肥到田地。
葉俊宏表示,環保署已與農委會合作,修正畜牧糞尿做為農地肥分使用規定,畜牧業者可以全量將沼渣沼液作為農地肥分,或者部分做肥糞、部分沼氣發電,作為生質能源。
葉俊宏說,沼渣沼液作為農地肥份必須要經過厭氧發酵,條件有五項,包括:1.養豬糞尿厭氧發酵達10日以上、養牛糞尿達5日以上,並應定期排出沼液、沼渣,另厭氧發酵設施應能妥善收集沼氣;2.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的場址,應簽訂合約書或出具同意書;3.除以灌溉水混合溝灌與漫灌外,應於施灌1小時內完全滲入土壤,表面不得積留沼液;4.除應符合發酵天數容量外,另應有暫停施灌期間的應變緩衝容量,養豬糞尿達10日以上、養牛糞尿達5日以上。5.申請沼渣沼液作為農地肥分使用計畫,經農政機關審查。
葉俊宏說,如果是全量施灌,未排放到地面水體者,不需要再申請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或申請排放許可證。該項法規已預告公聽、研商,預定今年10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