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熱又濕 醫師:小心異位性皮膚炎
2015/07/30 16:03
〔記者郭逸/台北報導〕台灣盛夏時節潮濕且炎熱,「異位性皮膚炎」層出不窮,好發於嬰、幼兒,近年來陸續出現成人案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醫師劉怡伶今表示,患者的皮膚會出現乾癢的「紅色皮疹」,若抓過猛,恐引起細菌感染,建議依照皮膚狀況,選擇不加香精、介面活性劑的清潔用品,減少皮膚負擔。
劉怡伶說,異位性皮膚炎其實是一種「過敏」,家族若有相關症狀,就可能染病;她提到,皮膚炎的過敏原來自灰塵或黴菌等,若加上濕熱天氣,汗水悶在身上,患病的機率相對提高。
劉怡伶提到,台灣夏季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期,雖嬰、幼兒病例數較多,近年來也陸續出現成人染病的狀況;她說,患者的皮膚若紅腫、發癢,可能為濕疹或脂溶性皮膚炎,但若3個月內症狀未改善,幾乎可確診異位性皮膚炎,癢的感覺加劇,一旦過度撓抓,還會引起細菌感染。
「適當的清潔方式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劉怡伶說,濕熱天氣汗流浹背,建議民眾回家「沖個涼」,盥洗時選擇不含香精或介面活性劑的清潔用品,減少皮膚負擔及染病機率。
劉怡伶指出,民眾感染異位性皮膚炎就醫時,醫師通常會施以口服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藥膏,雖然無法根治,但可舒緩症狀並大幅降低復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