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獅頭傳藝保存者 陳銘鴻是國內第2人
陳銘鴻製作獅頭的技法先以土模塑形。(記者張軒哲攝)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台中大甲民藝匠師陳銘鴻製作傳統獅頭40多年,他以脫胎技法製作獅頭,且每座獅頭各具特色,經台中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公告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者,是國內第2位被登錄為「獅頭製作」技藝保存者。
65歲陳銘鴻,童年時因緣際會加入武館,十多歲就開始從事獅頭製作。他製作獅頭的技法先以土模塑形,上面貼12層紙、2層布後,將土胎敲除,再上色塗裝。後來則改為紙7層、布1層,減輕重量,以利舞獅。而獅頭外觀成形後,還附加裝飾,再以鮮艷色彩彩繪,繪上傳統圖飾八卦,並以毛線、彩布等裝飾濃眉、毛髮。
台中市文化局長王志誠表示,獅頭在傳統民俗祭典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舞獅更被視為有祈福、趨吉避凶的儀式之一,大甲五十三庄向以武術原鄉聞名,範圍包括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四區,學習武術原係為強身及自衛之用,漸漸發展至廟會陣頭常見獅陣表演,以致獅頭製作成為農業社會特有的傳統技藝。
陳銘鴻說,製作一個獅頭大約要3個多月時間,年輕人不肯學,自己也只製作數十個獅頭,很高興文化局逐漸重視獅頭製作的技藝,盼能因此獲得更多人重視。
中市文化局王志誠(左2)前往探視匠師陳銘鴻(右2)。(記者張軒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