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唇瓣密碼 興大本土團隊破解
興大純本土學者研究團隊,破解蘭花唇瓣形成密碼。(記者蘇孟娟攝)
〔記者蘇孟娟 /台中報導〕 蘭花的唇瓣是最獨特且醒目的特癥,但植物學家始終解不開唇瓣如何產生的謎題,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楊長賢領導的研究團隊找到「花被密碼」,成功破解蘭花唇瓣形成的謎團,解密蘭花之美。
這項研究成果被國際頂尖期刊自然(Nature)系列期刊Nature Plants,選為5月份封面刊登,同時更被選為當週Nature所有系列期刊的研究亮點,刊出後廣獲得美、義、日等各國科學及媒體網站競相報導。
興大指出,這項研究成果是由楊長賢率興大生技所博士後研究員徐杏芬(第一作者)、許巍瀚,博士生毛婉廷、李貞穎,興大生化所助理教授楊俊逸及科博館副研究員李勇毅等共同完成,是由純本土學者獨力完成的研究成果,向國際證明台灣的研究實力。
楊長賢說,蘭花最重要的特色是第3片花瓣特化成各種形式的唇瓣,形成兩側對稱的花形,且唇瓣就像是授粉者的停機坪,吸引授粉者前來傳粉,但植物學家多年來致力解開唇瓣形成的原因,卻苦於找不到答案。
楊長賢指出,僅管過去的研究發現MADS box基因中的B群基因與花瓣形成有關, 研究團隊突破對B群基因的專一研究,另提出蘭花唇瓣的形成是受到「蛋白質複合體」的調控的構想,費時10年時間找出「唇瓣複合體」 (L complex)及「花萼/花瓣複合體」(SP complex)等2種關鍵複合體,這兩種複合體互相競爭的強弱影響花形,當L複合體的表現占優勢時,花器就發育成唇瓣,而當SP複合體占優勢時,則會抑制唇瓣的形成,花器往花萼/花瓣發展。
為了驗證這個「花被密碼」的理論正確,研究團隊透過基因技術抑制蝴蝶蘭、文心蘭的L複合體,結果出現了唇瓣花瓣化的結構,具體證明了「花被密碼」正確性,成功解密「蘭花之美」。
楊長賢說,研究成果極具實際農業應用的價值,未來若能透過基因調控之方法,就會產生多樣唇瓣變化的蘭花,增加蘭花市場的多樣性,對提高台灣花卉產值。
楊長賢研究團隊破解蘭花唇瓣形成原因,左側蝴蝶蘭是唇瓣明顯,右側是破解後的新蝴蝶蘭,唇瓣已「花瓣化」。(記者蘇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