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雷達重力新技術突破 揭露隱藏海底構造
台灣大學海洋所教授張翠玉(右一)、交通大學土木系教授黃金維(右二)14日舉行「中國南海海床揭密新發現」成果發表記者會,團隊的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十月的《科學》(Science)期刊。(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海洋佔據地球71%的面積,大海底下始終充滿神秘感,讓人類不斷發揮探索精神,台灣大學及交通大學共同研究,運用衛星雷達重力,穿透海底厚層沉積物,重新描繪中國南海海床隱藏的斷層、裂軸等地質資料,研究成果已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是海洋地質科學的重要發現。
海底探勘需要高科技支援,早期人類研究發現了海溝、洋脊,但在平緩的海盆被大量厚層的沉積物覆蓋,讓底下地形無法呈現在過去的海底地圖上,交通大學土木系教授黃金維與台灣大學海洋所教授張翠玉雙方攜手合作,透過現今的衛星雷達測高技術,結合海底探勘研究,揭發了過去被覆蓋無法了解的沉積層下秘密。
這次論文主要鎖定中國南海地形,張翠玉說,早期研究中雖已描繪南海海盆,但其實平緩的海盆是被大量、厚層的沉積物覆蓋,而事實上如果底下物質的密度不同,其實是可以用重力來區分出來;黃金維則說,透過最新的衛星雷達波形重定技術,讓雷達重力完整辨識沉積物底下的地形,赫然發現海盆中,竟有許多斷層、裂軸密麻交織,重新畫出南海海床構造。
張翠玉表示,新雷達測高技術的研發,對於海盆、海床的地形演化、地體動力學乃至地球內部物質的分析,有重大貢獻,而在民生方面,也對於海床資源開發、洋流及魚場和氣候的分析,甚至對天然災害如海地地震等的分析也有幫助。
台灣大學海洋所教授張翠玉(右)、交通大學土木系教授黃金維(左)14日舉行「中國南海海床揭密新發現」成果發表記者會,團隊的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十月的《科學》(Science)期刊。(記者廖振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