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紋斑節海龍人工繁殖 減緩人為捕撈壓力
海生館成功完成「帶紋斑節海龍」的全球首次人工繁殖成功紀錄。(記者蔡宗憲翻攝)
〔記者蔡宗憲/車城報導〕國立海生館今年成功完成了珊瑚礁魚類「帶紋斑節海龍」的全球首次人工繁殖成功紀錄,這項技術未來可建立孵化繁殖、魚苗培育及形態發育的基礎資料,以減緩人為漁業捕撈壓力,提早為全球漁業資源枯竭做準備。
館方模擬帶紋斑節海龍在珊瑚礁區洞穴和裂縫環境,在人工環境下讓海龍順利孕卵,至出生後一百天時,共培育出124尾體長約7公分的幼魚,平均活存率約37%,同時也發現第一批子代飼養11個月後,開始有配對繁殖的行為。
海生館表示,海龍雖未面臨瀕臨絕種的威脅,但華人將海龍視之為珍貴的藥材,加上世界各地水族館的收藏,海龍十分搶手,每年捕撈、交易的數量在3千萬隻以上,導致海龍的數量日趨減少,發展水產養殖技術來孵化繁殖海龍,增進瞭解生態需求,進而保育稀有及瀕危的物種,可降低自然族群的採捕壓力。
帶紋斑節海龍主要分布於印度至太平洋海域,成魚特徵為暗黃的底色並從吻端至尾部都有暗棕色或暗紅色的間隔條紋,尾鰭呈紅色,白邊與中央的白點為特色。
海生館指出,野生海龍僅對會動的餌料有興趣,短期內無法適應餌料將惠持續消瘦,甚至於死亡,全球僅有少數的文獻報告海龍在人工飼育條件下產卵,甚至於成功培育仔魚,海生館這次全球完整人工繁殖成功,堪稱另類台灣之光,未來可作為海龍科魚類的人工繁殖及商業化生產的重要參考。
海生館成功完成「帶紋斑節海龍」的全球首次人工繁殖成功紀錄。(記者蔡宗憲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