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本土副傷寒創10年新高 疾管署:個案有烤蚵、生食生蠔

2023/11/28 15:58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副傷寒疫情。(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公布,今年累計23例副傷寒,包含22例本土及1例印尼境外移入,創下近10年同期新高,部分個案有生食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食物,如烤蚵、生蠔、生蝦、生魚片及生干貝等,但其中1例50多歲罹癌男性,住院期間無生食也中鏢,感染源不明,已因癌症死亡。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以20至29歲占50%最高,居住地分布於11縣市,發病時間分散於各月份,其中以10月8例最多。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22例個案分布於北、中、南,與生食有一定程度關聯性,像是5例吃烤蚵、2例生食生蠔,且集中10月發病,以年輕人為主,用餐地點包含餐廳、夜市、漁港等店家,但初步疫調看起來,個案同住或共食的接觸者檢驗結果均為陰性,沒有衍生家庭、校園或職場群聚,沒有進一步人傳人。

羅一鈞指出,個案主要出現發燒、腹瀉、嘔吐、頭痛、食慾不振、噁心等,以發燒與腸胃道症狀為主,其中有1例50多歲男性死亡,但本身有癌症轉移,住院2個月後期,因為有腹瀉症狀,糞便分離出細菌,但在沒有生食,家屬檢驗結果也是陰性,病房關聯人員均無症狀,感染源不明,死亡主因是癌症。

針對今年本土副傷寒疫情上升,羅一鈞說明,疫情解封,很多人擔心是否為境外移入病例造成,但今年僅1例境外移入,比較擔心是否有本土傳播鏈進行中,將會針對收集到的檢體進行全基因定序,若屬於同源病菌,會進一步釐清個案飲食有無共同食材或店家,不然比較難從個別疫調找到共同暴露來源。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副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用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至10天,可傳染期為1至2週,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腹瀉、相對性心搏過緩或軀幹出現紅疹等,其中,小朋友可能以腹瀉為主,大人則是便秘,4分之1個案有軀幹紅疹。

林詠青指出,副傷寒嚴重度與感染菌株、菌量、或距治療時間長短而定,輕則發燒,重則腸胃道出血、腸穿孔甚至死亡,未經妥適治療的致死率可高達10%,但及時使用抗生素可降為小於1%。

林詠青呼籲,民眾要隨時注意飲食及手部清潔,並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生飲生食,食物須經過充分加熱煮熟後才可食用,烹調及製備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應飲用煮沸後的水或瓶裝礦泉水;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或更換尿片後,應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徹底清潔雙手,才能有效防範。

副傷寒人數創新高,患者的症狀主要有發燒、腹瀉等。(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說明預防副傷寒的方法。(疾管署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