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79歲翁跌倒後講話疑似腦中風 竟是慢性硬腦膜下腔血腫惹禍

2023/11/21 11:56

張先生腦部電腦斷層影像顯示,左右側大腦硬膜下腔積存大量血水(紅色框內),將腦部推擠壓迫,造成講話詞不達意及下肢無力等症狀。(民生醫院提供)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79歲張先生患有輕度失智,日前走路跌倒後,家人發現行走無力情況日益嚴重,入住安養中心不到1週,變得嗜睡、講話緩慢詞不達意,疑似腦中風,經送醫檢查,發現其大腦硬腦膜下腔堆積血水並壓迫腦部,為「慢性硬腦膜下腔血腫」,經手術將血水導出後,神智已回復正常,連下肢無力情況也大幅改善。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志豪指出,頭部外傷造成顱內出血型態有許多種,其中最讓人難以捉摸的就是慢性硬腦膜下腔血腫。之所以讓人困惑,原因在於發生過明顯頭部外傷事件,僅佔不到一半病例,而且通常發生超過1個月。

慢性硬腦膜下腔血腫的狀表現多樣,容易被誤診為腦中風、偏頭痛、老年癡呆、頸椎病變,甚至心臟病、高血壓、視力障礙等等,因此有人稱其為「偉大的模仿家」,模仿其它疾病的症狀表現,如同張先生,原本既有失智症,沒有近期頭部受傷病史,也難怪讓人誤以為老年癡呆症惡化併腦中風的表現。

由於張先生跌倒後沒有明顯頭部外傷,卻形成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陳志豪說明,大部份患者為老年族群,因為腦組織萎縮,腦部血管脆弱,可能些微晃動頭部,便容易造成硬腦膜下腔少量出血,進而引發炎症反應而形成外被膜,產生肉芽組織,內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但是脆弱容易破裂,而後使得血液及血漿漏出而形成越來越大的血腫,逐漸對腦部造成壓迫。

針對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治療,陳志豪說,會則視血腫的量而定,量少會觀察臨床症狀變化,當血腫量達到一定程度,對腦部壓迫嚴重,只能經由手術方法治療。目前以頭顱鑽洞術為主,亦即在頭顱上打1至2個洞,將血腫輕輕沖洗並引流,經由清除掉炎症因子,大部分病患可獲得治癒,由於手術避免大範圍開顱手術,可以快速完成,傷口小恢復快。

陳志豪提醒,慢性硬腦膜下出血患者一開始症狀不明顯,而且多數人的頭部外傷非常輕微,甚至只是走路不小心碰撞了門框,加上病程達3週以上,自然無法與之聯想,而容易延遲就醫。因此,對於老年人的頭部外傷應該觀察1到2個月,注意日常表現,若是出現不同於平日的異樣情形,應該及早就醫以獲得良好治療。

經手術將血水導出,術後3個月腦部血水已完全清除,大腦恢復對稱,患者也恢復如常。(民生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