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發炎性腸道疾病多久追蹤大腸鏡 醫:高風險1年1次

2023/03/19 20:39

醫師指出,全大腸炎且目前內視鏡或病理有中到重度發炎、5年內細胞變性或狹窄(不論有無手術)、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一等親小於50歲罹患大腸癌的家族史,為高風險者,需1年做1次大腸鏡檢查;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包含潰瘍性腸炎及克隆氏症兩類腸道慢性發炎疾病,因為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與藥物,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根據歐洲克隆氏症、腸炎醫學會、英國胃腸科醫學會建議,如為高度風險者,1年要接受1次大腸鏡篩檢追蹤。

李柏賢在臉書專頁「Dr.Le 李柏賢」發文表示,由於生物製劑以及小分子藥物的蓬勃發展,發炎性腸道疾病需要手術的病友愈來愈少,其中發炎控制不佳而手術的比例大幅下降,但是相對而言,因爲腸癌接受手術比率卻逐年上升,而且這種因慢性腸炎導致的腸癌,相較於一般大腸癌惡化更快、更容易轉移,這是IBD病友在追蹤時絕對不可輕忽的部分。

低度風險:5年1次腸鏡追蹤

全大腸炎(只包含直腸和左右側全部大腸黏膜都有發炎的現象)但目前內視鏡或病理已無發炎、左側潰瘍性結腸炎或相似侵犯範圍的克隆氏症(包含小於一半範圍的粘膜侵犯)。

中度風險:3年1次大腸鏡

全大腸炎且目前內視鏡或病理有輕度發炎、有發炎後的偽息肉(怕藏有早期癌變不易篩查)、一等親大於50歲有罹患大腸癌的家族史。

高度風險:1年1次

全大腸炎且目前內視鏡或病理有中到重度發炎、5年內細胞變性或狹窄(不論有無手術)、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一等親小於50歲有罹患大腸癌的家族史。

李柏賢提醒,由於發炎持續時間愈長,修復時愈容易出錯變成腸癌,積極控制發炎是避免腸癌的關鍵因素,所以醫師評估該做腸鏡就應該考慮要做,甚至要記得提醒醫師該做腸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