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魔女菅原癌逝》大腸瘜肉莫輕忽! 醫:腫瘤長這位置恐較難治療

2023/03/17 12:38

魔女菅原因大腸癌逝,享年59歲。(圖取自魔女菅原推特)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著「魔女菅原」稱號的日本女大胃王菅原初代,去年6月發現罹患大腸癌第4期並與病魔纏鬥,她的友人在推特發文透露菅原初代已離世,享年59歲。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雖然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但需當心的是直腸癌後續的治療較不易,若腫瘤發生在直腸肛門口7公分內,未來恐需安排肛門切除手術,並做永久性人工肛門,且即使經過完整治療,局部復發的機率也比結腸癌高。

依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約有6千多人死於大腸癌。此外,據癌症篩檢資料顯示,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瘜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

腫瘤生長位置不同 症狀表現也不一樣

梁程超指出,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率第一的癌症,而大腸癌是總稱涵蓋結腸癌、直腸癌、肛門癌。大腸癌在早期常常是沒有明顯不適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病灶不斷擴大成長,就可能會出現症狀,如像貧血、體重莫名減輕、排便習慣或糞便形狀改變、血便等症狀。

梁程超說明,大腸總長度約120-140公分,呈現ㄇ字型,由盲腸、結腸(可分升、橫、降、乙狀結腸)、直腸、肛門4個部分所組成屬下消化系統,症狀會因腫瘤的生長位置有不同的症狀表現。一般來說,可將大腸從中間分成兩側:

●右側大腸:腫瘤發生在此處屬近端大腸癌。範圍包括盲腸、升結腸。常見症狀表現,如腹部脹氣、腹痛、貧血、頭暈。

●左側大腸:腫瘤發生在此處屬遠端大腸癌。範圍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常見症狀表現,如排便習慣異常、血便或糞便帶黏液、大便變細、腸阻塞。

梁程超說明,大腸總長度約120-140公分,呈現ㄇ字型,由盲腸、結腸(可分升、橫、降、乙狀結腸)、直腸、肛門4個部分所組成屬下消化系統,症狀會因腫瘤的生長位置會有不一樣的症狀表現。(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提供)

直腸癌治療不易 恐需做永久性人工肛門

梁程超表示,大腸癌發生位置及機率大約為40%發生於近端結腸,60%發生在遠端結腸及直腸。發生症狀時,遠端大腸癌會較明顯,尤其是當若腫瘤發生在直腸處,因靠近肛門,症狀最能明顯感受,可能會有排便急迫感、裡急後重感、排便時會帶血或粘液、排便不完全感等。

不過,梁程超直言,需當心的是直腸癌後續的治療較不易,在臨床治療上,因直腸位於比較狹窄的骨盆腔,旁邊還有骨頭包覆,所以手術可用的空間較有侷限,還需考量到是否保留肛門。若直腸腫瘤位置在距離肛門口7公分內,就可能需安排肛門切除手術,並做永久性人工肛門,且直腸癌即使經過完整治療,局部復發的機率也比結腸癌高。

定期大腸健檢 防瘜肉演變腫瘤

梁程超提醒民眾,不論腫瘤發生在哪一側或是哪個位置,只要定期做糞便潛血、大腸鏡都有機會提早發現,因為大腸癌的發生,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大腸內視鏡可直接觀察大腸黏膜,若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有大腸瘜肉還可同時切除、或切片檢查,趁著瘜肉演變成腫瘤前切除,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