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靜脈曲張患者能否打AZ疫苗? 醫:兩種血栓不同

2021/09/27 21:50

林哲安提醒靜脈曲張導致血栓與疫苗無關,呼籲患者及早治療。(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自從COVID-19疫苗開打後,慢性靜脈疾病患者面臨許多困惑與焦慮:「我有靜脈曲張,該打什麼疫苗比較安全?」「我的靜脈曲張沒有治療,是不是要避開AZ疫苗,比較沒有血栓風險?」對此,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靜脈曲張中心醫師林哲安表示,靜脈曲張患者在接種疫苗前都會擔心是否導致血栓,實際上靜脈曲張患者併發血栓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跟有沒有接種疫苗或施打何種疫苗沒有顯著關聯,AZ疫苗所導致的血栓,主因為自體免疫問題,產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和一般臨床看到的血栓不盡相同。

家住桃園市的曾先生與新北市的徐阿姨,幾十年靜脈曲張未曾接受治療,雖外觀鼓突難看,卻也不痛不癢、和平共處;近期2人在接受莫德納疫苗注射,分別於注射後8天及30天,原本鼓突靜脈曲張血管開始出現紅、腫、痛硬塊,範圍逐漸擴大且不良於行緊急就醫;2名患者經診療後均屬慢性靜脈曲張所併發淺層血栓靜脈炎,所幸並未擴散惡化為深部靜脈栓塞,經給予口服抗凝血藥物緩解症狀後,進行根除性靜脈曲張微創手術,同時閉合主軸隱靜脈、廓清分支靜脈曲張血管及血塊。2人術後復原良好,腫痛症狀不僅大幅緩解,行動也恢復自如。

最新靜脈曲張治療,均採用微創針孔、局部麻醉、門診手術方式(不需住院更可降低潛在疫情風險)進行。(記者李容萍攝)

林哲安表示,靜脈曲張患者在接種疫苗前都會擔心是否導致血栓,但實際上並無直接關聯,臨床上併發血栓機轉的三大要素,包括血液滯留鬱積、血管內皮受損,以及血液濃稠、過度凝固,當靜脈曲張患者因水分攝取不足、感染、癌症、接種疫苗後身體處於發炎狀態等,導致血液濃稠、過度凝固,更易生成血栓。因此靜脈曲張患者常在炎熱的夏天併發血栓靜脈炎。此外,靜脈曲張患者搭乘長途飛機、長距離開車旅遊、長時間久坐不動、熬夜、頻繁泡溫泉、甚至攀爬百岳高山(揹負重物、高山氧氣或水蒸氣稀薄易脫水),都會促進靜脈血栓生成。

林哲安呼籲,靜脈曲張為慢性、持續惡化的血管疾病,當病程尚未進展至嚴重不可逆程度(如:皮膚色素沉著、脂性硬化萎縮等),應及早接受治療,避免靜脈曲張嚴重併發症,例如血栓靜脈炎、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建議尚未治療前,靜脈曲張患者要多補充水分、規律活動、穿著醫療級彈性襪預防血栓生成。

由於靜脈曲張為慢性、持續惡化的血管疾病,醫師提醒當病程尚未進展至嚴重不可逆程度,應及早接受治療,避免靜脈曲張嚴重併發症,目前最新靜脈曲張治療,均採用微創針孔、局部麻醉、門診手術方式(不需住院更可降低潛在疫情風險)進行。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