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不如連接永興島
中國高鐵到台北?北京不如公布要建公路一直連到實際佔領的永興島,還更有「意義」。(取自Google地圖)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國每五年的經濟計畫,到後來更名的經濟規劃,自一九五○年代推動至今,一向是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指導性文件,透過每五年一度內容綱要與具體政策的發布,是各方一窺這個蒙面國家今後政經走向的重要參據,因此往往早從人大審議草案階段就開始關注,直到正式出台後,還會持續追蹤其落實到地方的效應。
這樣的綱領,過去總是四平八穩,以對台工作為例,教條歸教條,但是對照中國涉台系統後來的執行路線,確實有著「定錨」的作用;以此長期經驗,看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傳出中國打算列入所謂「京台高鐵計畫」,宣稱從北京通到福州的高鐵路線,將再延伸到台灣,這反差真的是空前的。
換言之,如果中國真把二○二○年之前要建高鐵到台北列入正式規劃,這企圖展示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畢竟從實現的可能性來說,北京不如公布要建公路一直連到實際佔領的永興島,還更有「意義」;尤其當兩會召開期間,美帝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已經駛進南海,劍指中國之際,何不藉「十三五」做個正面回應呢?
中國對於跨越台灣海峽的夢想,從高速公路、鐵路到高鐵,除了在紙上作業中,行駛速度愈來愈快,頗有精神式勝利法的自我感覺之外,其他有何實質效益?多的是台灣人更加大了對中國這個國家的不可思議,以及疏離感。
一九二八年胡適之寫的《名教》,描述中國的民族特性,愈沒有的,愈要個名,例如明明是兩個,偏要說一個,明明是雞同鴨講,非要說九二共識,這樣的心理狀態,竟然到今天還適用,甚且在習近平掌權後愈演愈烈,這退化現象,中國有識之士豈能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