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須顧及投資效率
新政府規劃成立半官方的「類主權基金」,用以投資物聯網、智慧機械、生技等五大創新產業,以及併購擁有技術的早期創新事業,預計明年成立。(資料照)
〔記者陳梅英、林筑涵、盧冠誠/台北報導〕對於新政府擬成立「類主權基金」,國發會官員表示,已納入中長期目標,目前已展開研究。中央銀行官員則重申,不宜將外匯存底以主權基金的方式操作。經濟部官員表示,成立類主權基金協助產業發展,十分正面,但未來執行須顧及投資效率及時機。
國發會︰已展開研究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昨表示,國發會去年舉辦專家座談時,曾有學者建議政府應研議成立主權基金,政府後來在「經濟體質強化措施」將此納入為中長期目標,目前已展開研究。
高仙桂表示,是否設置主權基金,因涉及策略目標、資金來源與運用、組織法制、監督管理機制、人事制度與薪資彈性等,需要立特別法;為審慎評估,國發會已辦理委託研究,會針對國際案例進行重點式且客觀探討。
經濟部官員則指出,蔡英文團隊所提的兩種成立「類主權基金」方案,隸屬國發基金較具可行性,一方面政府對國發基金項目具有經驗,且不需等待立法院通過特別條例,即可執行相關程序,因此在現有法源下成立子基金會是較佳選擇。
官員也預測,未來「類主權基金」政府持股比率將以不超過三十%可能性較高。
經濟部官員表示,類主權基金成立宗旨是協助產業發展,十分正面,但有幾個面向需審慎執行;第一、效率問題,過去投資受太多政治考量影響,執行起來「綁手綁腳」,往往造成效率低落;第二、應避免發生錯失投資時機,造成「買高賣低」的隱憂。
央行︰不宜納入外匯存底
央行官員維持一貫立場,強調不宜將外匯存底以主權基金的方式操作。官員指出,外匯存底投資標的須具備高度安全性及流動性,不宜承擔高風險,而主權基金平常承擔較高風險,當發生金融危機時,往往遭受龐大損失,平時較高的報酬率會被抵銷。
央行官員表示,台灣的勞保、勞退、國民年金及退撫基金(總規模約超過三兆元),雖無主權基金之名,但已有主權基金之實;我國如要另行成立主權基金,應先行立法,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由專業機構管理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