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花東油管逾期未檢測 恐有安全疑慮
陸軍二支部泵輸分庫負責管理全國唯一長程輸油管,沿途各泵站均設置泵機,將航空燃油逐站加壓推送至花東地區空軍基地。圖為泵站官兵執行泵機巡檢作業。(圖:軍聞社)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監察院日前針對軍方在全台各地輸油管線、油池安全問題完成調查報告,報告中指出,軍方位在花蓮至台東之間,有長達一九二公里的輸油管線,都逾期未做「緊密電位檢測」,軍方將無從掌握油管妥善情形,又容易肇生油料滲漏風險,要求國防部檢討改進。
不易掌握油管妥善情形 監院促檢討
此外,監院調查也發現,國防部有近三成現役油池,因現況覆土結構,導致無法設置防溢堤,不符「石油業儲油設備設置管理規則」及「油料補給作業手冊」規定,影響油池安全,恐有發生火災波及油池風險,要求軍方儘速檢討改進。
根據監委陳慶財、李月德最新完成的調查報告指出,國軍現役輸油管線計達四七三.六二公里,國防部為改善缺失,已完成二八一.六二公里檢測。
但監院發現,至今年一月十三日止,仍有花蓮至台東地區的營外管線一九二公里未辦理檢測,監院調查並發現,該路段油管上次檢測時間為九十八年,依據規定應於一○四年實施緊密電位檢測,至一○五年已逾管線檢測所訂五年年限。
緊密電位檢測法可判斷地下輸油管線埋設後妥善情形的「健康檢查」。
花東地區營外管線一九二公里部分,軍方為監測油管安全,設有自動偵報系統,並可遠端監控,但為避免不肖人士偷油或有漏油事件,軍方還派官兵每天騎著自行車到各站進行巡管。
國防部向監院指出,花東地區的輸油管,原採管輸方式執行供補,考量管線長達一九二公里,盜油風險高,已自去年六月八日起試行改採汽運供補,並將汽運供補模式納入一○五年供油公司油料輸補協議書條款簽訂執行。
軍方稱評估改採汽運 遭到監院打臉
國防部還說,若是汽運評估方案可行,管線則執行清管氮氣封存,所需經費為六百萬元;若不可行,則執行油管緊密電位檢測,所需費用一一二三萬元;為了撙節預算,俟汽運試行後再行檢討評估管線封存或執行緊密電位檢測,發揮預算最大效益。
國防部的說法立即遭到監院打臉,監院調查報告指出,該路段管線未於檢測五年年限屆滿前實施檢測,為不爭事實,而國防部於逾檢測年限後,又因評估試行油料管輸方式改為汽運供補方式,再次延遲油管檢測時間。
監院認為,該油管尚具戰時輸補油料功能,改行汽運供補後,至多為清管氮氣封存的「停用」狀態,並非「廢除」,按規定仍應辦理緊密電位檢測,以維管線妥善,以利後續啟用輸油。國防部所稱「俟汽運試行後再行檢討評估管線封存或執行緊密電位檢測」,顯無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