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的道歉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陳彥廷/特稿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宣布參選總統後,持續遭質疑他任職新聞局長、國民黨文工會主任時打壓言論自由,宋終於首度鞠躬道歉。以宋標舉希望台灣社會和解、拋棄歷史傷痛的用心,他的道歉展現了國家領導人應有的格局與高度,誠然不易;但,若要說實踐了轉型正義?恐怕還差十萬八千里。
宋楚瑜的道歉,並非為他個人所作所為道歉,他說「很榮幸地代表時代」道歉;他要代表的時代,至少是從一八九五年台灣遭割讓給日本起算,中間包括二二八、白色恐怖等事件的上百年。可惜的是,遑論全台各族群的百年糾葛、傷痕,宋楚瑜連擔任黨國文化管制執行者的不到十年,他自己都未能徹底反省。
誠如宋楚瑜一再提及,他「從沒直接做過什麼打壓的事情」、「那個政策我那時也是環境的一部分」、「當時有其時代背景」,沒有人會認為,宋是打壓言論自由和多元文化的元凶。
然而,「轉型正義」關注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社會後,過去遺留的諸種不公不義及其究責問題,宋楚瑜在威權政府中任官、服從於體制,就算不是他「發明」那些政策,他身為執行者的角色終究是須被檢討的一環。
外界近日以著名哲學家漢娜.鄂蘭所提「邪惡的平庸性」概念來批評宋楚瑜,鄂蘭是在觀察德國納粹軍官艾希曼遭判刑過程後提出此概念,她並於該書結論處強調,「政治不是兒戲,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
宋楚瑜想告訴台灣人:「一切傷痛到我為止」。不過,如果他始終閃避自己曾在體制中服從、支持威權政府壓迫作為,不談過去傷害了誰、自己該負甚麼責,如今又怎能扛得起台灣錯綜複雜的百年傷痛?怎能讓轉型正義在他手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