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管理學之父 彼得杜拉克辭世 享年95歲

2005/11/13 06:00

〔編譯王錦時/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見圖,美聯社)說:「經理人是最有力量改變人類社會的一群。」

被全世界管理學界尊奉為「大師中的大師」的管理學巨擘彼得.杜拉克已經離開這個他熱愛的世界。杜拉克任教的克萊蒙特研究學院發言人表示,杜拉克於十一月十一日在洛杉磯以東的克萊蒙特家中安詳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前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奇說:「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管理學及公共政策的開創者,這三十多年來,我受教於他,跟他談話跟他學習,他是無價的,也是無可取代的。」哈佛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米爾斯說:「他是一個極有智慧的領導者。」

8歲結識佛洛伊德 大學沒進過教室

杜拉克於一九○九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出生,父親是經濟學家也是律師,母親是奧地利第一位女性醫學專家。杜拉克在八歲時認識了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當時佛洛伊德就斷言:「杜拉克將來或許會成為歐洲最偉大的人。」

杜拉克生性特立獨行,不隨波逐流,並且具有洞燭機先的智慧。他在漢堡大學法律系念書時,從來沒有進過教室上過一堂課,但是他每次考試仍然拿到高分,也順利取得學位。

當時他每天就跑到漢堡市立圖書館遍讀法文、德文、英文的書籍。

他在獲得法蘭克福大學國際公法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出版「經濟人的終結」及「工業人的未來」等書,在學術界打開知名度。不過接下來他並未走傳統的學術研究路線,而是接下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通用汽車的研究計畫,在一年半後完成「企業概念」這本書,奠定他在管理學界的地位,也自此開創了現代管理學。


大師預言 中國勢將分裂

記者王孟倫/特稿

被稱為「管理學之父」的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即使到了晚年,仍每天看書進修、不斷提出新的著作;他曾經在一九九五年來台灣演講,並在一九九八年出版的《下一個社會》書中,強調中國經濟發展陷入危機,預言中國十年內將分裂。

彼得.杜拉克一九○九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二十二歲就獲得法蘭克福大學國際公法博士學位,曾任報社駐海外記者、英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一九三七年他移居美國,曾任教紐約大學商學研究所二十一年,並擔任許多大企業及政府顧問。

曾在美國擔任過彼得.杜拉克研究助理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高仁山說,一九七一年開始,彼得.杜拉克在美國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MCKENNA)特別設置的「彼得.杜拉克管理學院」任教,而台北一○一董事長陳敏薰,正是該學院的企管碩士。

由於彼得.杜拉克年事已高,因此,台灣真正當過他的學生的非常少,不過,台灣管理學界的教授皆表示,如果手上沒有五、六本彼得.杜拉克的著作,根本就談不上是管理學界的人,可見他在台灣學界的影響力。高仁山說,他是個休閒生活很少、治學嚴謹,但個性相當隨和的一代宗師。 近年來,有西方學者開始提出「中國即將崩潰論」的說法,但彼得.杜拉克早在七年前的著作「下一個社會」,就率先提出這樣的警告,他指出,中國將面對整頓國有企業,與嚴重的失業問題、貧富差距,將使得經濟問題急速惡化,他更預言「中國將在十年內分裂」。


杜拉克著作等身 影響深遠

〔編譯王錦時/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追求卓越」一書作者畢德士說:「在杜拉克之前,並無真正的管理學存在」,這十分貼切地點出,杜拉克的思想與學說定義並開創了現代管理學,他在管理、組織、策略、領導發展、激勵員工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創見,深遠地影響現代的企業管理。

杜拉克在十八歲時,觀賞當時已八十歲的音樂家韋瓦第創作的最後一齣歌劇「福斯塔夫」,韋瓦第說:「身為音樂家,一生都在追求完美,我一直無法逃避這個使命。」

對韋瓦第一生創作不輟、追求完美的精神,杜拉克既震懾又感佩,從此也將韋瓦第此一精神奉為人生的最高原則,而在管理學領域肩負起開創的重任,並且不斷創新,寫出一本又一本的管理學經典。

杜拉克在一九四六年推出「企業概念」一書,使他一腳跨進開創現代管理學之路,接下來他陸續寫了「管理的使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下一個社會」等三十餘部管理學經典之作,並且也在「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等專業報紙及期刊撰寫專欄,其著作已被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發行全球,普受企業界及學術界推崇並實踐。

杜拉克往往能以洞燭機先的智慧,預言全球經濟及社會發展的趨勢,進而提出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前瞻見解,包括「民營化」、「目標管理」、「知識工作者」、「後資本主義社會」等都是他率先提出的創見,同時也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獲得印證。

他也對台灣企業的經理人及經營者指出,科技台灣確已有極致的發揮,但對已存在或潛在的競爭者而言,科技相當容易取得,就如全球流動的資金,唯一能夠形成差異的,就是管理及企業精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