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能復生?耶魯大突破
耶魯大學科學家用含維生養分的溶液,成功恢復豬腦細胞份功能和腦血管活力。圖左是未注射溶液腦波,圖右是注射溶液後腦波,差異明顯。(法新社)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十七日在「自然」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死亡數小時的豬隻大腦經輸送含維生養分的溶液後,成功恢復腦細胞部份功能和腦血管活力,不過研究人員強調,這樣的大腦沒有意識或感知等更高層次功能活動,「不是活著的大腦」。這項突破增加醫學進展的希望,但也掀起何謂死亡的疑問。
特製維生溶液 替代血液
參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腦科學計畫」的耶魯醫學院研究員從屠宰場宰殺的三十二隻豬摘取大腦,這些豬腦均已失去血液或葡萄糖供應四小時;接著用儀器泵送特製的維生溶液,替代血液流經大腦,六小時後,研究員發現腦細胞維持其結構重要細微特徵,有的甚至重新出現新陳代謝作用,腦血管也恢復輸送替代血液,並且對血管擴張劑有反應,研究員取下部份神經元,以電流刺激,發現細胞的反應顯示具有活力。
科學家:不是活著的大腦
報告第一作者、耶魯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賽斯坦(Nenad Sestan)說,腦細胞韌性令人驚訝,「腦內細胞死亡所需時間,比之前所認為的還久」。但他也強調,研究中並未發現恢復部份活力的大腦有「更高層次功能活動」,例如攸關意識、覺知的協調一致電流訊號,以醫學標準而言,「這不是活著的大腦」,也不知道是否能恢復正常功能。
這項發現意味,科學界或許不夠了解腦死患者的大腦自我修復力。這項成果將有助於治療心臟病、中風患者,揭開大腦創傷謎團,研究團隊打算用這套維生系統維持死亡大腦更長一段時間,「一窺救回大腦之道」。
大腦創傷謎團 有助揭開
杜克大學哲學教授法拉漢尼(Nita Farahany)指出,該研究掀起更深層的哲學和道德問題:動物或者人何謂「活著」。她說,過去對「活著」、「死了」有明確界線,而這項研究造就了灰色地帶,實驗中的豬「不是活著,但也非徹底死亡」,「現在我們要如何思考這種『半生不死』的中間地帶?」
牛津大學醫學教授威金森(Dominic Wilkinson)說,這項研究「提醒我們,『死』並非只是個事件,更是一個隨著時間演進的過程」,「一個人死亡後,其體內細胞或許還活著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