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果銷中數量 遠高於馬政府
2013至2018年1-10月我國水果出口數量
〔記者林惠琴、吳欣恬、黃以敬/台北報導〕「貨要賣出去」不能靠嘴巴說說,儘管兩岸政治敏感也需突破;農委會最新統計,今年一至十月我國芭樂、鳳梨、柚子、釋迦等主力水果外銷量都高於二○一三至二○一七年,甚至生鮮冷藏水果出口中國數量達五萬一九五二公噸,更寫下歷史新高紀錄,外界傳言因總統蔡英文上任導致水果銷中受阻的說法,不攻自破。
農委會統計顯示,今年一至十月我國生鮮冷藏水果出口數量已達六萬三六九三公噸,不僅大幅超越去年同期的五萬公噸,也遠遠高於馬政府二○一三年的三萬九千公噸、二○一四年的四萬兩千公噸。
更引人注意的是,儘管兩岸政治關係趨於敏感,但台灣生鮮冷藏水果輸出中國還是持續成長,今年一至十月輸出中國達五萬一九五二公噸,不僅較去年多出近一萬兩百公噸,也遠遠高於馬執政時期二○一三年的一萬九千公噸、二○一四年二萬六千公噸,創下新高紀錄。
專長於國際農產貿易的逢甲大學國貿學系教授楊明憲表示,自己觀察確實發現,近一、兩年,即使兩岸政治局勢較為低迷,但國產水果外銷至中國的數量,整體仍呈現成長,顯示兩岸水果市場經濟已經建立,台灣水果不僅在中國有穩定通路,並且受到消費者喜愛,不再侷限於政策採購,這是一個好的方向。
不過,過去台灣水果外銷主力一向集中於中國,這種策略應該調整,楊明憲指出,外銷仍要多元化,像是開發日韓、東南亞市場,都是很好的利基,尤其台灣水果物美價廉,若政府可整合貿易商對外銷售,並與產地結合,也將有利於透過契作讓農民收入獲得更穩定保障。
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吳榮杰則認為,外界認為民進黨執政會影響水果外銷至中國,主要仍是卡在政治因素、考量中國可能透過非關稅手段刁難我國水果輸入當地,影響農民獲利,但在蔡政府期間,水果輸出是否真的狀況不好,相對於外界諸多傳聞或質疑,相信數字可以說明真相,不用再多做評論。
農委會則進一步指出,在農民與政府的努力下,台灣農業的產值是一直在穩定成長,二○一一年的農業產值四七五七億元,二○一六增為五二○二億元,去年更增為五四六五億元,有兩百多億元的成長,農民努力的心血是會看到成果的,不容外界唱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