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執政兩週年總體檢》拓展外交空間 風雨中求穩健
兩岸外交攻防
記者呂伊萱/特稿
蔡政府執政屆滿兩週年,國際情勢瞬息萬變,韓半島迅速走向和平談判,美中競合關係搬上檯面,貿易戰如火如荼。台灣在大國角力的格局之中,又得直面中國的全面封殺,台灣雖無法完全「走自己的路」,但蔡政府對外表現則在風雨中求穩健,大方向上維持現狀,執行上則調整掌舵角度,鴨子划水前進。
蔡政府將其外交定位為「踏實外交」,強調「互惠互利」;以區域來說,美國、日本與歐洲國家為我對外關係三大既有重心,蔡政府外交國安團隊中要員均與美國關係密切,擁有信賴關係,與美國維繫「零意外」的雙向互動。台美關係近半年來有許多重大象徵性突破,包括台旅法生效、「亞太再保證倡議」新法案、即將落成的美國在台協會新館等。以上種種,可說是在美國內部檢討對華政策之際,台灣因勢利導獲得的成果,但我對美仍偏趨保守,應更主動積極,掌握時機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性合作框架。
台美關係屢見突破 我應主動出擊
對日關係則卡在食品解禁爭議未解,僅開啟海洋事務對話。我與歐洲國家關係則在經貿、文化、創新、科技、生技、醫療、農業與教育等面向,展現出合作動能。且過去兩年以來,藉由實質推案的合作互動,歐洲國家官員訪台層級與頻率都大幅提升。
在美日歐軸線之外,蔡政府另豎「新南向政策」的外交新旗。外交系統中應運而生的調整,包括在組織內新設立「印太科」、外交特考新設印尼與越南文組、開課鼓勵駐地人員學習東南亞語言等。我國也針對新南向目標國家推出免簽等簽證優惠,使泰國、越南等國來台觀光客大增,促進人民交流互動。
台灣在過去兩年內失去三個邦交國,已使邦交國數量創下最低紀錄。對台灣而言,除國際上「存在就是力量」,仍必須維持一定邦交數,在外交資源上,包括補助台灣NGO、培養國際談判人才、有計畫地參與國際組織等,都是有待更多開發的項目,拓展國際空間的思維應對外交處境,應更為開放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