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習近平戰略
中國的國家「千人計畫」原本針對「海外」高專人士,這次「惠台措施」則適用到了台灣人。(取自網路)
記者鄒景雯/特稿
二二八這一天,中國國台辦主動公布了所謂的卅一項惠台措施,針對性、全面性、計畫性地,提出了中共十九大之後的對台戰略執行方案。這套匯總中國國家發改委等廿九個部門共識的辦法,標榜「國民待遇」出台,虛實尚待觀察,但有一點絕對不能否認,中方謀台工作實在非常用心,沒有一刻稍有懈怠,儘管二○四九(第二個一百年)這個時間表,好似仍遠在天邊。
一個集國家之力推出的優惠,既是將台灣政府與台灣人民「分開看待」,也是把「內外有別」的適用差距給統一起來,其實它的思考方式,與一九八一年俗稱「葉九條」的邏輯是一貫的,就是「和平統一」的具體實踐,不攻打你們(這是武力統一,有美國在,一時也打不下來),於是就收買你們,卅七年來,一以貫之。例如當年甚至提出:台灣地方財政若有困難,可由中央政府酌予補助的「醒目」建議。只是,習近平時代進一步把許多籠統的概念,落實為積極吸引台資與台胞前進中國的細項步驟,因此也更具「攻勢」,最起碼在文宣上,是有震懾效果。
那麼該怎麼準確面對這促進經濟文化交流的若干措施?一個最務實的方法就是,中國官僚體系既然盤點出卅一項政策好處,希望對台產生「分而治之」的影響,它的出招要有效,必然是其條件給的比台灣為佳,如果條件不如台灣,或是好不了太多,當然就是誘因不足,也將起不了太大作用。因此,蔡英文總統率領的國安團隊,應該將這套措施分發各相關部會,逐條進行兩岸條件評比的檢視,如果台灣的條件不如人時,這個部分當然就要提出相應的改善辦法,來降低中國的政策效果。
微觀這些對台措施,部分是有擴大吸引力之勢,不宜小覷,例如過去對岸的國家「千人計畫」與「萬人計畫」,主要是針對「海外」高專人士而來,台籍人士並不在列,這次則適用到了台灣人。台灣近廿年的教育改革,發生了很大的學用落差問題,流浪博士的議題,討論到怵目驚心;或者是國內學者待遇普遍不高,並且受到年金改革的衝擊,形同雪上加霜,如果對岸又以政治目的出發,其胃納量絕對可以想像。
更重要的是,總的來看中國的決策模式,這種經濟國家主義,在對民主小國進行恣意行動時,台灣民選政府對於「衝著你來」的意識覺醒有多大?蔡總統除了自己信任的核心成員之外,外部有沒有糾集、或有多大的「台灣隊」在共同面對習近平的挑戰?最近高科技業界不斷反映受到中國挖角威脅,尋求政府政策防堵時,身邊分勞的是不是依舊是文官的窄視格局,以為一隻指頭可以堵住漏水?這是一個很現成的對照組,可以見微知著。
中國開春出了第一手,我們等待蔡英文戰略順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