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量若不變 國衛院:7年後 醫師人力就全面不足
國人求醫逐年增加,醫院平均每日門診醫療服務量2014年已達40萬人次。(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林惠琴、林彥彤/專題報導
衛福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進行醫師人力最新評估報告出爐,若醫師納入勞基法,以每週工時降到七十八小時推估,將出現一九二六名至二○九二名住院醫師或九九二名至一○九三名主治醫師的人力缺口!
與國際相比,我國醫師人力偏少,衛福部統計,每萬人口平均只分得十八名西醫師,遠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值卅三名,德國每萬人有四十一名醫師,日本、韓國也有廿多名。
例如,國人求醫逐年增加,醫院平均每日門診醫療服務量二○○四年為卅七.六萬人次,二○一四年已達四十萬人次;相同時間的急診服務量則從一.八萬人次增加到兩萬人次。
國衛院推估報告指出,若醫師供給量不變,七年後人力就會全面不足,十六年後更短缺五五五二位至七○六五位醫師,尤其以外科、急診、婦科與兒科缺口最大;三年後受僱醫師全面納入勞基法後,假設工時以勞基法協商的每週七十八小時計算,將出現一九二六名至二○九二名住院醫師或九九二名至一○九三名主治醫師的人力缺口。
目前國內西醫師領證人數有五萬八一三七名,其中一萬三八一一人未執業,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認為,納入勞基法可改善工作待遇,使更多醫師投入;但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解釋,醫師無退休制,許多高齡已不再看病的老醫師也列入計算,未必是可用人力。
以護理人員二○一四年先納勞基法做為借鏡,截至今年六月,執業率仍僅五十八.四%,與二○一三年五十八.九%差異不大,人力短缺仍嚴重。
馬偕醫院董事長劉伯恩憂心指出,一名新醫師的訓練約須十年,要在短時間補足人力很難,恐只能降低醫院服務量;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楊漢湶也曾說,護理人員納入勞基法後,區域醫院已經關床三成,未來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情況可能更惡化。
消基會副董事長游開雄認為,雖然醫生納入勞基法方向正確,但一定要有補足人力的配套,否則就會影響醫生和病患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