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17號公報「大魔王」 利差損將現形

2019/04/15 06:00

預計2025年上路的第17號公報(IFRS17),才是壽險業最擔心的「大魔王」。(彭博)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國內壽險業因去年淨值項下各類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龐大,今年恐發不出現金股利,但預計二○二五年上路的第十七號公報(IFRS17),才是業界最擔心的「大魔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葉銀華說,十七號公報上路後,壽險業恐面臨龐大的增資壓力,現在不僅淨值不能太低,死利差互抵準備金更不能亂動。

保險法規定,未實現金融資產評價損失得提列同數額的特別盈餘公積後,才能配現金股利;根據保險局統計,壽險業去年共發放一九六億元股息、是近五年最高,但今年僅一家合庫已決議發放股息,國壽、富邦壽恐發不出股息。

保費改逐次認列 虧損立即認列

先前壽險「五王一后」要見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為外匯準備金爭取借用第二桶金,建議借逾三千億元的死利差互抵準備金;葉銀華強調,死利差準備金是因應十七號公報,當然不能亂動!

業者坦言,若去年上路的九號公報是保險業資產負債表上的「一部分」,十七號公報就是「每一部分」;不僅「資產面」、保單的「負債面」也得全面評價。主要改變一是保費認列從「一次認列」改採「逐次認列」;二是保單折現率從「鎖定利率」改為「現時利率」估算。

舉例來說,現行保險業採鎖定利率提列準備金,但隨著利率水準降低,鎖定利率無法反映真實負債水準;且保險業不能再將虧損或賺錢合約「盈虧互抵」,而是得分開帳列,且虧損性保單得立刻認列、賺錢保單則逐年認列,過去一直被業界藏在財報水面下的龐大「利差損」,將列為「負債」項目,壽險業就得提足準備金,才能讓負債面「適足」。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